记者 李星棋 谷嫦瑜 通讯员 沙江 李康 杨世凯 冯春
乡村振兴,产业为基。
近年来,志丹县义正镇锚定产业振兴核心目标,通过筑牢传统粮食根基、培育特色种植亮点、做强主导产业优势,构建起多元协同产业发展格局,成功将田间地头的好收成转化为群众口袋里的真金白银,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澎湃的动能。
走进麻台村,2580亩玉米田在阳光下泛起绿浪,这幅丰收图景的背后,是科学种植的精准赋能。“我们把每亩玉米株数严格控制在4000到4300株,这样一来,亩产预计能达到1800斤以上。”麻台村党支部书记尚建海算起了丰收账,“单说村里的427亩增密度玉米,年收入预计突破90万元。”
在稳住粮食基本盘的前提下,义正镇进一步探索小作物带动大增收路径,积极引导农户发展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高的特色种植。其中,打瓜因易管理、见效快、效益高的特点,迅速赢得村民青睐,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致富瓜”。
提起种打瓜的收益,阳洼河村村民王玉有脸上满是笑意:“我种打瓜已经五六年了,每年收入都比种其他作物强不少,每亩大概能收入2500元。”今年,王玉有又扩大了种植规模,种了18亩打瓜,“按照这个行情,预计能收入3万到4万元,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增收。”
作为义正镇的主导产业之一,苹果产业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与发展,已逐步形成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管理、市场化销售的完整体系,果品品质稳步提升,不仅在市场上赢得了好口碑,更让果农的“钱袋子”越鼓越满。
阳洼河村果业大户曹粉强就是苹果产业发展的直接受益者。他拥有120亩果园,其中18亩种植的是嘎啦苹果,如今这些嘎啦苹果开始下果售卖。更让他安心的是,这批苹果早已“名花有主”:“已经给辽宁的果商订出去了,一斤4.8元,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从玉米田的绿浪翻滚,到打瓜地的生机盎然,再到苹果园的硕果满枝,义正镇在产业发展中始终坚持底线思维,严格守住“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农田非粮化”两条红线,同时统筹兼顾各类作物种植,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让多元产业形成互补共进的发展态势。
据义正镇镇长高润梅介绍,2024年,该镇在抓好3万亩苹果这一主导产业的基础上,扎实推进2.5万亩玉米传统种植,同时补充发展4200亩打瓜特色种植和1.3万亩大豆、荞麦等杂粮种植,全方位拓宽老百姓的增收渠道。
“产业发展不仅要种得好,更要卖得好、附加值高。”高润梅表示,下一步,义正镇将聚焦产业链延伸,重点在苹果、打瓜及杂粮的后加工、后整理上下功夫,通过提升本土农产品的加工水平和品牌价值,进一步推动农民增收入、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让产业振兴的成果更实、群众的获得感更强,持续绘就产业兴、农民富、农村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