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28日
早熟苹果映红富县
记者 樊小帅
    ● 红嘎拉苹果喜获丰收

  金秋时节,富县的田野间处处洋溢着早熟苹果丰收的喜悦。褪去果袋的果实,在阳光下泛着红彤彤的光泽,如串串灯笼缀满枝头,为这片沃土披上喜庆“盛装”,让全县果农迎来“腰包鼓、笑容甜”的好年景。
  丰收的热闹氛围,在各早熟苹果收购点尤为浓厚。傍晚时分,在羊泉镇羊东村一处收购点内,果农的欢声笑语与三轮车发动声交织成动人的“丰收乐章”,清新的果香弥漫在空气中,沁人心脾。院子里,几十辆载满苹果筐的三轮车、小货车整齐排列,尽显丰收盛况;临时休息室内,十几位果农围坐桌旁,手捧热茶畅谈收成,融融暖意在交流中悄然传递。
  “今年红嘎拉苹果收成特别好,每斤能卖到4元多,对咱果农来说,这就是实打实的丰收年!”收购点老会计任栓柱一边用计算器核账,一边感慨。在他看来,如今果农卖完苹果后的“消费底气”十分明显:“大家都愿意去街上改善伙食,油泼面要加两勺辣子,臊子面得浇足肉臊子,再配个肉夹馍才尽兴,有的还约着喝两盅稠酒,那份满足劲儿全写在脸上。”
  “老任说得没错,今年我家的收成让我心里踏实!”果农李建社放下茶杯,黝黑的脸上笑容灿烂。他伸出布满老茧、还留着剪枝划痕的手比划着,语气难掩激动:“俺家3亩早熟苹果,摘下来的全是70毫米以上的苹果。卖给收购商那天一结账,整整5万元。”
  卖果当天,李建社就带着妻儿去县城饭店,点了红烧肉、炖土鸡等硬菜,还为孩子买了学习机、给妻子添了一身行头,“花了小两千,心里特别痛快!”
  “老李这真是把果园变成‘聚宝盆’了。”一旁纳鞋底的果农张婶接过话茬,话语里满是欣慰,“前几年他家庄稼遭灾,苹果又小又青,收的筐子没扁担多,卖果钱连买化肥都不够。今年再去看,枝头上的苹果密得能压弯树枝,日子真是越过越红火。”
  丰收的喜悦中,年轻果农的“新玩法”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穿着印着“延安苹果”字样文化衫的赵阳,手里攥着亮着电商订单页面的智能手机,腼腆又骄傲地展示着密密麻麻的订单:“现在电商直接来村里设收购点,直播镜头一对着果园,全国各地的订单就哗哗来。线上每斤能多赚1元多,我光线上就卖了5000多斤。”这笔收入不仅够给新房添置沙发、衣柜,还让父亲有了“年底帮他相看媳妇”的盼头。
  “我不光自己靠电商卖苹果,还跟着县里技术员学了电商运营。”赵阳眼中满是对未来的规划,“明年打算教村里人怎么种出好品相苹果,还有直播时怎么吸引客户,让咱延安苹果不光卖得好,还能走得更远、名气更大。”
  夜色渐深,星光点点,收购点休息室内的谈笑声依旧热烈。暖乎乎的屋子里,果农们的身影映在墙上忽明忽暗,不知是谁率先哼起秦腔,歌声里混着茶香与果香,满是化不开的丰收暖意。这暖意顺着收购点的灯光,蔓延至全县的果园与村庄,融入每一位富县果农的心中,也生动勾勒出一幅产业兴旺、百姓幸福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