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1日
延安新闻纪念馆讲解员惠文学:
讲述红色故事 传承革命精神
    ● 嘉宾惠文学

  主持人远播:本期《延安年华·讲解员请就位》邀请到了延安新闻纪念馆讲解员惠文学。2016年他进入延安新闻纪念馆从事讲解工作,担任讲解组组长,多次圆满完成馆内重要接待,做好日常讲解工作的同时,也辅助单位开展各类特色文化宣传活动,积极参加单位的各类活动及讲解比赛:
  2017年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五届“夏青杯”朗诵大赛优秀奖;
  2019年荣获延安市“讲文物故事,传红色基因”讲解词有奖征集大赛一等奖;
  2019年荣获延安市十佳红色旅游五好讲解员;
  2023年11月,荣获2023年陕西省文博系统讲解大赛“优胜奖”;
  2021年至2023年,连续三年获得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系统“优秀讲解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2025年5月13日在“延安故事会”文明实践宣讲师风采展示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目前,他还担任延职附小、新区一小、新区外国语小学、新区一小东关校区、知新小学等学校的校外辅导员。
  主持人陈晨欢迎文学做客《延安年华》直播间,刚才听到介绍,您是非常的优秀,在岗位上兢兢业业,屡获佳绩,那可以和我们说说你的职业经历吗?
  嘉宾惠文学:好的,我是2015年10月份参加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公布的对外招聘讲解员考试进入这个行业。2016年1月4日正式进入延安新闻纪念馆从事讲解工作至今,从最初的讲解小白,到如今的算一个合格的讲解员,当然我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不断提升。从事这份工作,从一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的热爱真的是一路走来很不容易,我很感谢这份工作,也很热爱这份工作,因为这份工作时刻激励着我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特别是影响着我的孩子,更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
   远播:对,我们的红色基因就是要代代相传,相信孩子在你的耳濡目染下也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红领巾”,可以和我们谈谈你对讲解员这份工作的感受吗?
  惠文学:踏入延安新闻纪念馆成为一名讲解员,于我而言,是一场与历史深情相拥、与红色精神灵魂共鸣的奇妙旅程。
  每一次站在展厅里,看着那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泛黄的报纸刊物,我仿佛能穿越时空,触摸到延安时期新闻工作者们那颗炽热而坚定的心。他们用手中的笔和相机,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为革命事业摇旗呐喊,传递着真理与希望。而我,有幸成为这段历史的讲述者,将他们的故事、他们的精神,传递给每一位走进纪念馆的观众。
  这份工作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责任的重量。每一个讲解词,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每一次讲解,都是对红色基因的传承。我必须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个知识点,以饱满的热情感染每一位观众。因为我知道,我的讲解不仅仅是在传递信息,更是在播种信仰的种子,让延安新闻精神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收获了无数的感动。当我看到观众们被我的讲解所吸引,眼中闪烁着敬佩与思考的光芒时;当我听到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表示要传承和弘扬延安新闻精神时,我内心的成就感便油然而生。这种感动和成就感,让我更加坚定了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讲解工作虽然辛苦,但它带给我的精神滋养是无穷无尽的。它让我更加了解历史、珍惜现在,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使命和价值。我将带着这份热爱与责任,继续在延安新闻纪念馆的讲台上,讲述红色故事,传承革命精神。
  陈晨:延安新闻纪念馆有着特殊的意义,“党的第一声红色电波就是从这里传出,这里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摇篮”。想请文学用一句话来描述自己与延安新闻纪念馆的关系。
   惠文学:我是延安新闻纪念馆历史的声波载体,用讲解为延安时期红色新闻事业架起穿越时空的精神桥梁。
   远播:你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红色纪念馆讲解员?
  惠文学:最初是因为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后来才意识到这是一份职责,更是一份使命,讲好延安故事,特别是讲好延安时期的新闻故事,更是一种作为延安人的骄傲,也是为传承红色基因做好基础工作,同样也为了感谢曾经为延安时期新闻事业所付出艰辛努力的新闻工作者们的一份崇敬之情。
  远播:作为“党的第一声红色电波”发源地讲解员,你如何理解这段历史在当代的意义?
  惠文学:我认为主要有以下意义;坚定政治信仰:延安时期的新闻工作者在艰苦环境下,坚定地传播党的声音,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这启示当代人要坚定对党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在信息繁杂的当下,保持政治清醒,不被错误思潮干扰,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积极传播党的先进理念。传承红色文化基因:延安新闻事业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革命精神、奋斗意志等宝贵文化内涵。当代人传承这些文化基因,能够丰富精神世界,激发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为文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促进社会团结与凝聚力:延安新闻事业通过宣传团结抗战、共同奋斗的理念,将社会各界力量凝聚在一起。在当代社会,面临着各种挑战和矛盾,借鉴这种经验,通过有效的新闻传播和社会宣传,能够增强社会成员之间的共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陈晨:你如何理解“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句话?在你心中,讲解员这份工作对传承延安精神意味着什么?
  惠文学:“红色基因”是延安时期新闻工作者等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像坚定信念、艰苦奋斗、为人民服务等精神品质都包含其中。“代代相传”就是我们要把这些精神传承下去,让后人知晓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和伟大精神,激励每一代人在新时代都能坚守初心,为实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努力。
  讲解员是延安精神和红色基因传递的桥梁。通过讲解,把延安时期新闻事业背后的故事和精神讲给大家,让参观者感受先辈们的精神力量,激发他们传承和践行延安精神的热情,让延安精神在新时代不断延续、发扬光大。
  陈晨:未来你希望为延安新闻纪念馆或红色文化传播做哪些新的尝试?
   惠文学:我希望延安新闻纪念馆能线上线下融合,线上打造沉浸式虚拟展厅,扩大传播范围;线下和学校合作开发红色研学课程,让学生深度体验;用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让红色故事更鲜活,吸引更多人关注。
   远播:如果让你用当年红色电波的形式,向今天的青少年发一条“声音电报”,你会说什么?
  惠文学:这里是延安新闻纪念馆红色电波台,呼叫新时代的后浪。80年前,先辈用笔墨和电波传递信念,今天的你们,请以指尖为笔、屏幕为纸,在数字浪潮中坚守真实,在流量喧嚣里传播光亮。记住:每个点赞应是理性的火种,每条评论可成善意的接力。时代在变,但青春的热血与信仰的温度永不褪色——嘀!嗒!嘀!嗒!强国有你,使命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