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02日
扎根基层 定纷止争
——安塞法院打造“两中心两基地”谱写司法为民新篇章
  刘海峰 通讯员 张彦明
  今年以来,延安市安塞区人民法院建华法庭积极探索定纷止争新模式,充分发挥人民法庭扎根基层、贴近群众优势,以将矛盾彻底化解在源头为目标,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延伸人民法庭工作职能,努力将法庭打造成“两中心两基地”。
  构建多元解纷管理服务中心
  按照多元解纷管理服务中心新要求,织密完整解纷诉源网络,建华法庭积极与辖区司法所、社区等多部门沟通协作,打造多种解纷模式。一是打造蔬菜产业巡回审判法庭联络工作站,在负责村完成挂牌工作,将法官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公开,便于群众及时反映诉求,上门化解矛盾;二是全面开展“码上法庭”推广应用工作,提高“码上法庭”知晓率和使用率,提升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实效,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构建“立审执一体化”办案中心
  建华法庭立足区位优势,探索建设立审执一体化工作机制。让当事人提交立案申请、参加诉讼调解活动、申请案件执行同步进行,真正实现“家门口一站式诉讼”。一是立案调解,纾困解难。建华法庭始终立足实际,先行进行调解,积极畅通网上立案渠道,大力推行立体化诉讼服务。二是刚柔并济,审调并重。建华法庭始终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理念,充分利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持续推进案件繁简分流,切实减轻当事人的诉累。坚持“应调则调、能调尽调、当判速判”理念,努力实现案件的高效办理,跑出“司法为民”加速度。三是持续跟踪,“执”到实处。加强对当事人自动履行的引导,努力从源头减少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数量,对于能够当庭履行的案件,积极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不能当庭履行的案件,及时向当事人释明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的后果。主动延伸审判职能,通过书面提醒、定期回访等方式提醒当事人及时履行。强化判后答疑工作,全力督促案件及时履行,做到案结事了。
  打造治理文化输出基地
  建华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始终将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作为基层治理的重中之重,以此为依托,深挖农村文化良俗,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将尊老爱幼、诚实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融入日常工作生活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环境。
  打造法律宣传教育基地
  建华法庭将普法宣传辐射到各角落,定期到各政村各社区开展常态化普法宣传教育,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纠纷化解等服务,引导群众学法、用法,提升法律意识;主动融入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府院联动,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共同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将司法资源与社会资源聚合,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主动延伸司法服务,加强院校共治,教育青少年知法学法守法用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开展“巡回法庭”审理模式,把庭审现场开在村支部、群众家门口,以巡回审判为契机,在庭审过程邀请群众参与,庭后及时对群众进行法律宣传,解答群众法律咨询,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