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客正在用餐 “ 菜来啦,这是烧豆腐,这是蒜薹炒肉。你们慢慢品尝… … ”
近日,记者走进洛川县永乡镇圪崂村博博圪崂面面馆,腾腾的热气裹挟着面香扑面而来,嘈杂的交谈声、爽朗的笑声以及碗筷碰撞的声响交织在一起,有本地的居民呼朋引伴地聚在一起,边吃边用地道的方言唠着家常,也有不少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脸上满是新奇与期待。
“ 我是从天津到这来旅行的,早就听说洛川的苹果特别有名,所以说我就到中国苹果第一村去看看。听说洛川的圪崂面也非常有名,又折返回来特意吃这碗圪崂面,非常好吃,也很有特点。”食客崔涛说。
“ 我们村处于210国道旁边,在80年代的时候,过往的大车司机比较多,我们村上的李庆贵爷爷就率先引进了第一家圪崂面,因为我们的面价实惠,味美耐饱,过往的司机都爱在这边吃饭歇脚,吃完饭继续赶路非常方便。”面馆老板张博说。
随着客流量增加,李庆贵的面馆越来越火爆,引得村里人也纷纷效仿,做起了“面生意”。短短几年时间,满村子都开起了面馆。
“ 最鼎盛的时候,村里面有46家圪崂面营业,都是同样的风味儿,但是生意都是同样的好,慢慢就发展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圪崂面品牌。”张博说。
从此,圪崂村靠着一碗圪崂面变得商户林立,热闹非凡,在西延交通线上声名远扬。
“在我们洛川,圪崂面就是菜拌面,面劲道无比,菜有烧豆腐、蒜薹炒肉、醋熘土豆丝儿、西红柿炒辣子等,这些菜配着面比较风味独特,炒菜的时候必须要汤汁浓郁,在拌面的时候比较美味。”张博说道。
如今,随着食客口味的多元化,圪崂面在原基础上增加了豆芽炒肉、醋熘西葫芦、蘑菇炒肉丝等10余种菜,口味更加丰富。一个菜配一份面,食客吃的时候只需将色泽诱人、汁大汤浓的菜倒在热腾腾、白花花、散发着浓郁麦香的白皮面上,反复拌匀即可,无需再添加佐料,再搭配上一碗面香四溢的面汤,旅途的疲劳便会立马消失得无影无踪。
“ 吃咱这个圪崂面讲究的就是人多,人多菜也就多,三五个人搭伙每个人点一个菜,各种菜品都能吃到,越吃越香。”食客王林虎说。
后来,随着交通的发展,210国道车流量大幅度减少,圪崂面的市场受限,村里的面馆陆续关门。2014年,洛川县政府将圪崂面纳入县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对其进行全方面展示、宣传,鼓励、资助传承人进行授徒传艺或教育培训活动,一批圪崂面面馆如雨后春笋般,在县城、延安、榆林等高速公路服务区兴起,招牌不改,风味依旧。
据统计,如今在外营业圪崂面面馆及相关餐饮数量已超过70家。洛川圪崂面的知名度越来越高,甚至与洛川苹果一样成为洛川的另一张“名片”。2024年,洛川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将圪崂村作为年度重点打造的“千万工程”示范村。
“我们通过在原址上就地进行‘微改造、精提升’,带动农户自行更换桌椅餐具、更新后厨设备、装修就餐厅堂,创新推出‘圪崂面+苹果’销售套餐,传统家庭作坊式老面馆在经营理念、就餐环境上实现了自主迭代升级,文明、干净已成为圪崂村留给八方宾客的第一印象。”永乡镇人大主席曹振杰说道。
改造后,在村里的营业面馆从6户增加到11户,平均每日吸引近1000余人前来就餐,户均月收入4万元,较改造前提升1倍左右,有力带动了上游面粉、蔬菜、豆腐、肉蛋类等农副产品种植加工销售和相关群体的就业增收,村民在家门口就能轻松赚得丰厚收入。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抓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擦亮圪崂面这块金字招牌,努力建成新时代国道上的‘美食服务区’,同时我们还要联动镇域内的洛川会议纪念馆、苹果第一村阿寺村,让国道流量变为消费增量,让更多群众煮出‘幸福面’,吃上‘旅游饭’。”永乡镇党委书记杨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