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19日
彭总故里的抗战誓言
——回望中共彭家围子特别支部的热血故事
梁为仁老人(右)和小儿子梁建辉(左)在讲述抗战故事。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新辉 摄
彭总故里的抗战誓言 二维码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龙卫国 郑镱慧子 冯叶
  湘潭县乌石镇乌石村,本是一个普通的湘中小村,因是彭德怀同志的故乡而闻名天下。但很多人不知道,这个出名的山村,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
  故事得从彭德怀同志说起。“彭德怀同志故居又名‘三华堂’,意为得华(彭德怀原名彭得华)、金华、荣华三兄弟之华堂。”在彭德怀同志故居,讲解员陈可向我们介绍了彭家兄弟的抗战故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在彭德怀同志的影响下,其二弟彭金华奔赴延安,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随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彭金华在大哥的嘱托下回到家乡,组织领导群众革命。他遵照中共湖南省工委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指示,以“团结一致,共同抗日”为口号,组织一批进步青年成立“抗日民族解放先锋队”;在湘潭县工委支持下办起民众夜校,动员一切力量参加抗日斗争。
  1938年9月,彭金华和同乡胡锷遵照湖南省委关于建立党的秘密组织的指示,先后发展了彭德怀的三弟彭荣华及两位弟媳周淑身、龙国英成为地下党员。同年10月,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中共彭家围子特别支部正式成立,彭金华担任首任书记。这也是全面抗战爆发初期湖南农村地区最早建立的党组织之一。
  “这间正堂屋是特别支部议事的主要地点。”在彭德怀同志故居,讲解员陈可轻抚着复原场景中的条凳介绍。成立初期的特别支部,只有13名地下党员,主要在彭家正堂屋秘密商讨抗日事宜。
  住在彭家左后方、今年97岁的梁为仁老人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我听父亲讲过,日军来的时候,他主要负责发传单宣传抗日。”梁为仁的小儿子梁建辉说。
  当时才10岁的梁为仁,虽然未加入特别支部,但他主动加入儿童团,经常为地下党员传递消息、站岗放哨,后转入青年团,继续替村上的共产党员做外围工作。
  在特别支部的影响下,抗日的洪流在乌石乃至湘潭县内奔涌不息。青年们组织的抗日义演走遍湘潭城乡,鼓舞着大批热血青年奔赴前线;妇女们日夜赶制军鞋,将一针一线缝进对前线将士的牵挂;彭金华、彭荣华兄弟发起的募捐活动,让薄薄的捐款收据承载起沉甸甸的赤诚。当1939年饥荒席卷湘潭时,支部又带领佃户开展借粮斗争,通过减租抗税帮助乡亲们度过荒年。
  近两年,梁为仁老人的听力、视力、表达能力都快速下降,再也无法完整述说那段热血故事。好在2022年底,中共彭家围子特别支部史实陈列馆落成,梁老当年亲历的那段热血故事已经固化为历史故事,通过文字、图片展板等永久保存;彭德怀同志故居内,支部党员议事的正堂屋得以修复;彭德怀纪念馆内,百团大战的场景借用AI技术得以呈现。
  每年,上百万人走进乌石村参观学习。他们仔细看着每一处文物、听着每一段讲解。那一声声“团结一致,共同抗日”的誓言,穿越80多年历史烽烟,都被新时代的我们听见并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