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之美,美在遇见。与一本书相遇,是需要缘分的。偶然在杂志上读到冯骥才的短篇《枯井》,顷刻间被他文字的张力折服,买回他的其他作品,酣畅淋漓饱读一番,直呼:“妙哉!”这何尝不是从一段缘结识另一段缘。
文友寄来了庆山的《宝铃》和《镜湖》,读罢恍然倾心,此后,便爱上了一位空灵禅意的作家。有时,一次好友间的相赠,能结下一段深厚的缘分。
用微信读书,每周有翻一翻领取福利活动,偶然翻到一本书。“女萝花开,柿子泛黄,甘薯渐渐变甜了。寒蝉尽鸣,松虫、铃虫夜唱,它们共话秋的来临……”只此一句,便醉入那初秋的意境中,于是将整本书细细读尽。曾买过图书盲盒,收到过不投缘的,也邂逅过惊喜。不管如何,都是一段缘分。读书时,要抱着开卷有益的心态,一旦启开了,便是缘分所在。而所有的缘分都是来“渡”你的。
读书之美,美在入境。身临其境,游于字里行间,与书对话,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读巴金《随想录》,初读只觉是老人絮语,待心神沉入,分明是听一位老者坐在对面,将肺腑之言娓娓道来。老舍《茶馆》则另有一番天地。老舍笔下的人物,三言两语便活了过来。我读着读着,仿佛也坐在那茶馆中,听众人闲谈,看世态变迁。
王安忆的《天香》,文字有如绣针,引着读者丝丝入扣。我随着她的文字,步入明代上海园宅,见女子们以绣艺安身立命。读到深处,竟能闻见天香园中的花香,触到绸缎的柔滑。心神交融处,与作者相遇,超越了时空。合上书页,恍如大梦初醒,这才是读书的真趣味,大美好。
读书之美,美在解惑。有书为灯,能照见千年智慧,解当下之困。读散文,最得生活三昧。我尤为喜欢汪曾祺和丁立梅的散文,一枚咸鸭蛋,一碗面,皆从平淡中品出人间至味。寻常日子,在作者笔下却活色活香。原来,生活从不乏味,幸福也并非遥不可及,它们都藏在用心对待的每一个当下。
读传记,宛若与智者同行,看曾国藩如何勤能补拙,以扎实取胜,看苏东坡如何在逆境中活出洒脱旷达。从传记中见真人、真事、真精神,他们不仅为我树立了榜样,也照亮了我心中的道路。读历史,是借千年前眼观当下事。《史记》有言:“述往事,思来者。”以史为鉴,我们才能在纷繁变幻中保持清明,不致重蹈覆辙。读小说,最为洞察人性。《红楼梦》,写尽世态炎凉;《巴黎圣母院》,揭露美与丑。读罢掩卷,看尽人性光明与幽暗,对他人多了一份理解,对自己也多一层认识。
读书之美,美在见己。书中人物,常若明镜,照见自身。见天地,见众生,终归是为了更清楚地看见自己。当合上书页的那一刻,窗外的世界未曾改变,但内心的疆土,已悄然拓宽了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