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25年09月24日
甄万林:扎根在基层 实干显担当
记者 叶四青 通讯员 张曦
    ● 甄万林(右)在大棚中查看西红柿长势情况

  “我虽然文化程度有限,但始终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我把自己当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这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延川县贾家坪镇曲溪交村党支部书记甄万林11年扎根基层的初心。
  从一名普通农民到村支书、村主任“一肩挑”,甄万林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诠释担当,让昔日矛盾突出的村庄蜕变为产业兴旺、村容整洁、村风和谐的新农村,成为乡亲们心中“先村民后自己、先集体后个人”的贴心人。
  务实担当,建强支部办实事
  以往的曲溪交村矛盾重重,支部班子不健全,村务、财务、党务公开不规范,村民反映诉求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局面,甄万林深知,要想让村子发展,必须先凝聚人心,发挥支部班子的引领作用。
  甄万林积极带领党员、村民创建党建示范点,坚持党建引领,大力推进“三变改革”,盘活村“三资”,采取“党支部+”的发展模式,激活了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他狠抓支部标准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积极发展年轻优秀党员,不断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通过扎实开展理论学习,让支部班子成员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提升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支部班子步入正轨后,甄万林把目光聚焦到村民反映强烈的矛盾问题上。他积极征求党员意见建议,带领班子成员深入调研,找准发力点,寻求突破口。坝地分配不公问题长期困扰着村民,他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查阅历史资料,经过多次协商调解,最终制定出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让村民们心服口服。
  为了解决村民用水难题,他多方奔走争取资金,带领村民打水井,铺设水管,让清澈的自来水流入家家户户。对于村民箍新窑的需求,他积极协调,帮助解决各种困难。
  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不仅抚平了村民的情绪,也让甄万林在村民们心中树起了务实干事的好形象。
  艰苦创业,惠民暖流润村上
  惠民的暖流浸润千村万寨,也给曲溪交村带来了新的希望。甄万林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带领村支部班子成员认真落实各项利民惠民政策,立足曲溪交村川道村的地形及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
  甄万林积极引导村民扩大粮食种植面积,目前已达到1678亩,保障了村民的粮食安全。同时,他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建成日光温室大棚48座,里面种植着各种蔬菜、水果,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他带领村民累计发展苹果980亩、大桃145亩,如今这些果树已成为村民的“摇钱树”。在他和班子成员的努力下,全村68户213人高质量脱贫,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7800元增长至2021年的16850元,5年翻了一番多,村集体经济收入也从2015年的负债运行发展到2021年的突破26万元,实现了由负转正的华丽变身。
  为了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2022年甄万林利用村内300亩土地,成立富农专业合作社,联合全镇各村致富能手、脱贫户、“三类户”发展露天蔬菜300亩,并担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带动低收入村民有效增加收入。他还积极拓展产业结构,修建牛棚,建设光伏,发动村民发展养殖业,实现了多产业循环发展。此外,他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拓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多方位增进了村民收入。
  集思广益,乡村振兴谋新路
  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后,甄万林深知产业振兴是关键。他多次组织召开支部大会,积极联系在外党员及村里优秀人才,广泛征求意见,共同谋划乡村振兴新思路。
  在甄万林和大家的努力下,村里还大力发展养殖业,牛存栏已达到180头。同时,村里建成110KV变电站1座,投资4.6亿元的330KV变电站也正在建设中,在全县率先启动了屋顶光伏建设,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能源保障。舍古里自然村被列为全省传统村落名录,得到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如今的曲溪交村,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甄万林还注重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治理创新。他坚持开展“红色夜评会”,转变干部作风,树立文明新风。创新建立的曲溪交村安全饮水管理办法、生活垃圾收集处理办法等在全县得到推广,为其他乡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他的带领下,曲溪交的组织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人居环境等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全镇乃至全县羡慕的村子。
  “甄书记在村中大事小事,事事亲力亲为,始终坚持着先村民后自己、先集体后个人的原则,是村民心里实实在在的贴心人。”包村干部冯慧栋的话,道出了村民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