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02日
向“新”而进 蓄“势”前行
——延安奋力打好“十四五”规划收官战
  记者 李星棋 贺秋平
  宝塔山巍然矗立,延河水奔腾向前。
  时值十月,“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革命圣地延安正以“冲刺跑”的姿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中省市各级关于经济发展各项工作措施,不断夯实工业增长基础,聚焦投资挖潜增效,推进消费扩容提质,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勇毅前行。
   政策发力,消费市场活力迸发
  “ 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围绕居民和旅游人群两大消费主体,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激活潜在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延安“十四五”规划纲要中,“释放消费潜力”是全市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任务之一。
  “ 日监测、月调度”“三天一碰头”“五张清单”工作机制,工业经济提质增效10条、提振消费6条奖补措施……近年来,一系列举措有条不紊推进,延安持续以政策暖意激发市场活力。
  8月20日中午,位于宝塔区李渠镇碾庄村的延安一汽大众亚之泰4S店内人声鼎沸,前来看车咨询的市民络绎不绝。
  “我看中一款车,店铺优惠3.1万元,加上以旧换新补贴,算下来便宜4万多元,性价比很高,正在考虑入手。”市民田军告诉记者,自己有置换新车的打算,看到补贴政策,他决定“以旧换新”。
  延安一汽大众亚之泰4S店总经理姚志红介绍,今年以来,国家及延安本地出台的各项补贴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延安消费者的购买热情。
  今年上半年,延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3%,其中通信器材消费增长100.2%,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长45.2%,延安市场活跃度居全省第一位。
  政策点燃了消费意愿,各类活动的举办持续激活消费市场。2025延安新区荧火夜跑、2025中国台协杯全国斯诺克团体锦标赛、2025延安红色半程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吸引成千上万的人参与其中,让体育精神、文化底蕴、旅游魅力与消费热情在圣地绽放。
  在金延安旅游度假区,红色历史舞台剧《延安保育院》偌大的演播厅内人山人海。“上半年我们推出系列节庆活动,春节、‘五一’假期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长30%,经营收入增幅达106%,假日经济效应持续释放。”陕旅集团延安公司总经理田光辉说。
  2024年,延安共接待国内旅客4731.54万人次,同比增长12.7%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51亿元,比上年增长2.7%。如今,演艺经济、赛事经济等正在成为延安新的经济增长点。
   创新加力,产业转型动能澎湃
  消费市场的活力,为产业转型提供了需求支撑;而科技创新,则是延安突破传统路径、冲刺“十四五”产业目标的核心动力。
  延安持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培育,积极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和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黄土高原之上构建“大创新”格局和“大转化”体系,加速推进“十四五”科技成果转化目标的实现。
  苹果丰收季节,在黄陵黄帝赐果果业有限公司的果园里,一场关于苹果种植方式的变革正悄然上演。
  这里的苹果不再穿着传统的纸袋“外衣”,而是被涂上特殊的“面膜”。“这层‘面膜’保护苹果健康成长。既安全环保,使用后又无需清除。”黄陵黄帝赐果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马超说。
  “苹果面膜”只是延安科技成果创新转化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上半年,秦创原(延安)创新促进中心新入驻企业和机构28家,第一批市级秦创原产业创新集聚区建设工作启动,转化科技成果88项,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3.5亿元,全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收增长11.5% 。
  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延安产业升级的“源头活水”。
  在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主办的第四届上合组织成员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上海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年”交流活动上,中国—上合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延安协同中心正式成立,进一步助推延安融入国际创新发展格局。
  今年,延安市延川县、富县工业园区先后成功创建省级经开区,8个县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工业园区,全市120万吨以上煤矿全部完成数字化改造,延安原油储备库、100万吨/年洗中煤多联产循环综合利用等链主项目加快推进。
  2024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达20.4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277户,科技创新研发平台579个,全年授予专利权1782件。2025年,全市上下持续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座曾倚重能源的城市,正在更多地向“新”求“质”、蓄“势”而进。
  改革给力,开放格局持续扩大
  “提交申请当天就能领证,效率真高!”日前,洛川县餐饮店老板郝小侠在提交申报资料后,当天便顺利拿到食品经营许可证,真切感受到了政务服务改革带来的便利。
  今年以来,延安持续深化拓展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深入开展71项“小切口”改革,4项典型做法入选全省第一批复制推广的典型经验清单。市属国有企业“四类公司”改革成效显著,16户市属企业资产总额增长1%。上半年,全市净增“五上”企业118户,新增经营主体1.39万户,新增“五上”企业民营企业228户,2户企业被推荐至工信部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改革释放内生动力,开放则拓展发展空间。
  洛川优洛有机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王斌望着面前两座拔地而起的新建厂房,满心憧憬。
  作为延安苹果外贸企业的“排头兵”,优洛果业今年上半年已出口鲜果及果类制品2000多吨,交易额超1800万元。“目前我们已接到新加坡、越南等市场3000多吨鲜果订单,新果上市后,出口量大幅提升。”王斌说。
  近年来,延安深入实施开放带动行动计划,不断扩大外贸出口,为推动外贸企业良性发展,延安海关持续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送技术上门等活动,将监管与服务深度融合。
  今年上半年,延安市进出口贸易总额8.3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4.6% ,其中,出口额1.12亿元,增长24.5% ,两项增速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新增8个出境水果果园、4家包装厂,累计注册果园83个,包装厂25家,注册果园面积6万余亩,为本地特色农产品出口筑牢了源头防线。
  站在“十四五”收官的关键节点,延安正以快马加鞭的气势,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持续扎实落实各项部署,因地制宜拓宽开放领域,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决胜“十四五”,推动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