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02日
菊韵悠长满延州
——延安新区自主培育40万余株菊花装扮圣地秋色
  记者 贺秋平 实习生 丁欣月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秋意渐浓,在延安新区,五颜六色的菊花正开得热烈,造型形态各异,成为革命圣地秋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这道独特的风景,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延安新区文旅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
  菊花,以其耐旱耐寒、品种丰富、花期较长等特性,素来适宜在北方生长,深受市民群众喜爱。然而,以往大型菊展所需菊花多依赖外部采购,不仅运输损耗大、成本高,且花色品种和供应稳定性难以完全掌控。为了让市民在家门口邂逅最绚烂的秋景,共享城市发展成果,早在今年5月,延安新区市政公用有限公司便开启了“育菊计划”。
  此次自主培育的菊花,其幼苗从河南开封引进。基地选定核桃树塔、嘉兴大街与中环大道东南角、范公路与中环大道东侧以及韶街社区公园北侧4处空地,总面积达52.7亩,栽植菊花21.1万盆,其中大菊10万余盆、小菊10万余盆,共42.2万余株,涵盖金鸡红领、禾城星火、唐宇天骄等优质品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分批次到河南开封、四川成都学习菊花培育技术,系统掌握了菊花嫁接、施肥、打药、疏蕾等流程。”延安新区市政公用有限公司绿化分公司三号菊花基地管理员张振江介绍,菊花培育阶段使用了黑白膜覆盖技术,让菊苗在纯黑环境下每天休息12~13个小时,最终开花时间提前一个月,顺利赶上本次金秋“双节”菊展。
  此次培育过程中,培育团队引入了智能温棚自动灌溉、土壤动态监测等技术,实现环境参数精准调控,确保菊花生长环境最优,品质最佳。同时,创新推行园林废弃物发酵肥与牛粪拌土肥料应用,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与降本增效,达到生态高标准种植。
  “春日见山”的清雅脱俗、“国华舞女”的灵动飘逸、“红衣锦绣”的热烈奔放、“盘龙凤舞”的雍容华贵… …在延安市人民公园菊展现场,各色菊花正竞相绽放,吸引了众多前来休闲锻炼的市民驻足欣赏。“以前要跑到外地才能看到这么大规模、品种这么丰富的花展,没想到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真是太方便了,特别适合带着老人和孩子一起来游玩。”市民赵江华连连感慨。
  菊韵悠长,香飘圣地。从一株株远道而来的幼苗,到如今绽放的绚烂花海,这不仅是一次城市绿化美化、文旅融合、产业惠民的创新实践,更承载着延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自主培育菊花代替外部采购,首年节约成本20万元,有效带动就业50余人。同时通过‘菊花+文旅’的打造,利用观赏菊打造节庆展览和街头景观氛围营造,预计‘双节’期间吸引游客40万人次,拉动消费200万元。”延安新区市政公用有限公司绿化分公司副经理沙奇表示,今后还计划在新区扩大菊花种植土地面积,扩充种植数量,增加展出范围,并根据新区绿化需求,拓展培育品种范围,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优美的城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