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02日
路畅百业兴
——黄龙农村公路的美丽蝶变
  通讯员 程延
  “过去去乡上办事,一路上坑坑洼洼的,开车要40多分钟才能到。瓦永路修好以后,20分钟左右就能到镇上。”家住黄龙县瓦子街镇小寺庄村的村民武相民感慨道。
  “十四五”以来,黄龙县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促进群众致富的重要抓手,通过“高点布局建路、系统施策管路、细心呵护养路、周全服务运营”,高效推动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公路列养里程达730公里,建成通组硬化路614公里,实现47个行政村30户以上村民小组100%通硬化路。
  因地制宜,下好养护管理“一盘棋”
  清晨山雾未散,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黄龙县公路站养护工曹东明已开始一天的养护任务。边沟清理、路面修补,动作熟练专注。如今,每一项细致工作都记录在册,质量直接关系年度评优。“现在干好干坏不一样,直接与绩效挂钩,干劲更足了。”曹东明说。
  52岁的曹东明从事养护工作25年,多次被评为优秀员工。他的感受,正是黄龙县深化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激励机制的生动缩影。
  “ 三分靠建,七分在养。”修路只是起点,如何通过管护延续公路的使用寿命?黄龙县以因地制宜为原则,交出了一份扎实答卷。
  “以前农村公路‘建管养’的难题一直存在,节假日交通拥堵、事故风险逐年增多。”崾崄乡公路所养护工董超坦言。面对路线长、分布广、管理难度大的挑战,黄龙县全域实行“路长制”,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属地原则,常态化开展巡路。同时,充分运用科技手段,通过公路路网运行检测系统、工作微信群等,对损毁处置、违法查处、突发应急等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发现问题及时交办整改。
  针对资金不足、管理薄弱等问题,黄龙县打破固有预算模式,自2023年起全面取消固定预算,出台《黄龙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实施方案》及《日常管理养护评分细则》,公示路长名单,建立健全五级责任体系,逐级签订养护协议,实现网格化全覆盖。
  此外,创新实行“一事一议+目标考核”双评机制,将农村公路养护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考核和村规民约,动态拨付养护资金。2025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643万元,完成大中修养护工程21.145公里及其他常规修复工程,既确保资金精准高效,也激发了各级路长的工作积极性。
  “十四五”以来,黄龙县被评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中赵路荣获省级“十大最美农村路”称号,3个乡镇获评市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示范乡镇”。
  “ 农村因路而美、产业因路而兴、农民因路而富的良好发展态势正在形成。”黄龙县农村公路管理站负责人任宪印表示。
   服务发展,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国庆前夕,黄龙县迎来苹果采摘季。走进界头庙镇果园,果农们正忙着分拣、称重、装箱,一派丰收景象。
  “今年收成好,不少外地客商直接来村里收购。货车开到田间地头,加快了群众增收步伐。”界头庙镇刘家塬村党支部书记安永峰说。
  黄龙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自然资源丰富,核桃、蜂蜜、花椒、苹果等农产品名声在外。“有了便利的交通,果商直接进村,省心又省力。”为大力推动公路沿线产业发展,界头庙镇抢抓“四好农村路”建设机遇,发展“路衍经济”,将玉米、圣女果、连翘等产业串联起来,实现以路带产、以路强产、以路兴产。
  “天气预报今天有雨,得提前出工。”界头庙镇一位养护工人表示,“雨雪天气下,路肩、边坡、边沟和急流槽的维护至关重要,不仅影响排水,更关系行车安全。”
  针对入秋以来降雨频繁、车流量大造成的路面损坏,养护工人及时采取“防治结合”措施进行修复,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环境。
  如今,黄龙县每条农村公路都设有公示牌,标明路线名称、编号、等级、里程,以及路长和养护责任人姓名与联系方式,群众发现问题可随时监督,真正实现“路路有人养、时时有人管”。
  路通了,农产品价格上去了,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也高了。全县苹果、核桃、中蜂、中药材等“4+X”现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为特色农产品销售打下坚实基础。瓦子街偏石民俗村、白马滩暖山河畔房车营地、石堡垂钓小镇等生态旅游环线逐步成熟。游客增多,村民在家门口开办农家乐、民宿,销售特产,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