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中秋假期,延安清凉山景区以“文创+童声讲解”,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游客。
“大家看,这座万佛洞石窟开凿于隋代以前,唐、宋、金、元、明、清历代皆有造像或维修……”景区内的石窟前,红领巾讲解员冯璇颖戴着麦克风,站姿笔直,眼神明亮,将石窟的历史渊源、造像特色娓娓道来,引得周围游客纷纷驻足,拿出手机记录这一特别的时刻。
“这些‘小老师’们真的好圈粉。”来自西安的游客赵进说,这次自驾来延安,清凉山的景色已足够惊艳,而红领巾讲解员的出现更添了意外之喜,“孩子们讲得专业,历史典故记得清清楚楚,感觉到小朋友都特别有文化底蕴。”
面对游客的称赞,冯璇颖难掩自豪:“只要有游客来,我们就会义务讲解。能把延安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大家知道这里的历史,我觉得特别有意义!”像冯璇颖这样的红领巾讲解员,国庆中秋假期每天都会在景区重要景点轮流值守,用童声童语为游客打开了解延安文化的新窗口。
除了童声讲解,景区里的文创产品也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焦点。在景区文创售卖区,《把延安带回家》系列冰箱贴前围满了人,宝塔山、清凉山、延河桥等延安标志性元素,被设计成色彩明快的图案,贴在冰箱上,仿佛把延安的风光与记忆一同“搬”回了家。
“8月份我讲解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广州的奶奶,她告诉我,想带一点延河水回去,我帮她装了一瓶… … ”冯璇颖说,现在有了这款冰箱贴,里面有延河水、圣地土,让游客的延安之旅变成看得见、带得走、能回味,实现了大家“把延安带回家”的梦想。
夜幕降临,清凉山又是另一番模样——“清凉山·延河宴”夜游项目点亮山间,灯光勾勒出石窟与古建筑的轮廓,延河水倒映着岸边的光影,仿佛一幅流动的画卷。景区贴心安排了摆渡车,往返于宝塔山与清凉山之间,让游客无需奔波,便能轻松串联起两处景点的游览。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创新尝试,让游客不仅能‘看见’清凉山的风景,更能‘读懂’它的故事,‘带走’它的记忆。”延安旅游集团清凉山景区负责人王莉娜说,景区会继续深耕“文化+旅游”,把保护石窟文化、讲述红色故事与更鲜活的体验形式结合起来,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能在细节中感受延安的魅力,把这份独特的文化记忆,深深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