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2日
读诗明志 学史明理
延安市第一中学高三(4)班 贠子悦
  《论语》中有一章目:《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从汉辞的心口相传,到唐诗的笔墨千秋,再到宋词元曲的旖旎蕴含,中华诗词的魅力从未消散。晃晃几千年,诗文文明相携,辗转于战火纷飞,小憩在田园岸边,流散在花树林草中。有人将它捧起,有人寄寓深情,有人用它凝聚志向、抱负、理想,有人用它藏匿遗憾、不舍、怀念… …横竖构筑起诗意脊梁,撇捺描摹着史学柔情。
  再次回到那个年代,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雎鸠相伴在河之洲,我寤寐思服,那窈窕淑女,你去向了何方?采采芣苡,我掖起衣襟将你兜起,满载而归。总说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回想起总角之宴,我以为信誓旦旦,不曾想不思其反。时局易换,旧人难留,安稳少存,我抓不住那可怜的安定。逝去了,连带着我的幸福。
  我从荆楚大地走来,渡着荆水来到了京城。杯酒下肚,畅意无限,把酒言欢,诗兴大发。笔墨道不出我的狂傲,可诗句总留下我的遗憾。使金樽空对酒,叫那床前明月白,望见杨花落尽,杜鹃鸟彻夜哀啼。欲登上天姥山眺望瀛洲,只叹枕席起,烟霞散。这富贵是非之地,载不下我的浪漫,不可挥袖而去,不再眷恋。
  我看红锈袭满折戟,仰仗父辈光辉,踏过霜红留下的道路,瞧见枫林晚,烟笼寒水。嗅到一股桃花香,歌台暖响,春光融融,不过一日之间,一宫之间,气候不齐。寺庙钟声终不能为商女所知,烽火狼烟,《玉树后庭花》还萦绕耳畔。
  夕阳映照着荒草野树,北固楼上看满眼风光,曾经拓跋焘的行宫已成祠庙,只留一片神鸦社鼓,千古兴亡有多少呢?千百年来江山依然如故。想当年孙权年少万兜鍪,宋武帝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奈今时,我却在醉里挑灯看剑,眷恋浴血奋战的疆场,一心想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惜廉颇老矣,我也白发生。
  淌过历史的洪波,华夏文明从未黯淡。见过太多遗憾,不圆满,使我坚信诗书的意义,历史的价值不止浮华于厚重的故纸堆中。沉淀于深处的,是堆砌千百年的智慧,我不应止步于浅尝辄止,掠过江水洗涤,揭开迷人的面纱,诉不尽的是古老对我的吸引。踏上回溯千年的列车,览过大好河山,风花雪月,是鲜活的古人向我走来。我始终相信孔圣人之言,《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讽刺时政。近侍于父母,远可用于侍奉君王,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世界是一团燃烧的火,穿越历史的长河,丰功伟绩,功名利禄,打碎时间的侵蚀,邀诗华与共,在寻觅中明志,承生生不息,向远方出发。相见时,已是顶峰云巅。
  读诗明志,学史明理,希望在浩瀚的文字世界里,你可以找到慰藉心灵的温情,留在期盼中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