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远播:本期节目我们特别荣幸邀请到延安文旅短视频博主芦荟做客《延安年华》直播间。
主持人陈晨:她曾用笔尖记录时代真相,用舞台演绎人间百态,如今用镜头让黄土高原的红色记忆“亮”起来。当新闻的求真、剧场的共情遇上短视频的创意,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嘉宾芦荟 陈晨:芦荟是一名优秀的“斜杠青年”,那可以和我们谈谈你的职业经历吗?
芦荟:我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了陕西广播电视台,做一名社会新闻的记者。做记者两年后,我就考到了延安大剧院做演出项目经理,负责演出剧目的洽谈、落地、售卖以及活动的策划。去年3月份辞职后开始自己做传媒工作室拍短视频。
远播:那可以和我们谈谈你“换赛道”的原因和对现在这份工作的感受吗?
芦荟:我是一个不太喜欢稳定的人,我喜欢我的生活里一直有挑战和变化。在大剧院将近5年的时间我成长了很多,但是我觉得我进步的空间小了。我希望能到更大的平台去做更多的挑战,去做一些更难的事儿,所以我选择离开大家眼里稳定的工作。辞职创业这一年的成长远超于在一个稳定的单位的成长速度。见识、人脉、资源,包括接触的人,很多方面我都有了新的认知和体验。现在的工作结合了我大学的专业,我的兴趣爱好以及我所擅长的事情,我需要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和团队进行配合。但这也很难,因为文案工作、剪辑工作都是非常费脑子的,所以也会常常陷入瓶颈期。
陈晨:你的新闻工作经历和剧场管理经验对创作文旅短视频有什么样的帮助呢?
芦荟:在陕西广播电视台做记者的两年,我对新闻的采、编、播很熟悉,包括后期的配音等,这些都为我创作短视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剧场的这几年,我一直做着和文化旅游相关的工作,接触了很多优质的团队、优秀的演员。包括对演出的搭台、舞美、灯光等都有了全面了解。这些经历都对我的短视频创作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因为做短视频是一个考验综合能力的职业,得有自己的审美,得有资源,得有文案、有选题,并且有把选题落地的能力。同时也要对摄像、剪辑、调色等进行协调,这和我之前的工作内容性质非常相似,所以说转型短视频,相当于完美地把我之前的两份工作经历融合到了一起。
远播:从传统媒体人到短视频博主,最颠覆你认知的是什么?对于红色文旅传播,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想法吗?
芦荟: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延安孩子。在延安13年的红色历史中,有被大家广为熟知的故事,但是也有很多非常小但是非常感人、非常有意义的故事,没有被很多人知道。甚至我自己,到现在为止,很多故事也是不知道的,我去延安革命纪念馆、去枣园、去杨家岭,每去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而游客很多时候只有几天的时间,所以通过线上去一点一点传播延安故事、延安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红色文化旅游不缺乏故事、不缺乏素材、不缺乏选题,但缺乏的是用年轻人的视角,用不同的传播方式去传播。在这个传播过程中要保持原则性,很多问题要规避掉,或者说不能特别娱乐化地表达。所以在很多短视频的创作过程中会遇到一些瓶颈,这个边界感得把握得非常好。
陈晨:作为一名延安文旅短视频博主,你想怎样更好地宣传延安的文化旅游呢?
芦荟:从内容创作来说,我希望能持续更新延安的文化旅游和非遗等内容,不断通过长视频、中视频、短视频等多种方式的结合,换着花样去宣传。
从文案创意来说,我希望讲述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我计划邀请在延安各行各业做得好的人、有故事的人参与到我的视频创作中来,不断弱化自己主角的身份。在适当的时候更新访谈类、采访类,穿插互动类等不同内容来丰富视频内容。
同时我也希望可以走出延安,到更多地方进行拍摄,能把当地的内容和延安的内容进行很好的结合。我也希望能借助自媒体的平台,认识更多优质的自媒体人,也邀请他们来到延安,来到陕北,我们共同创作优质的内容。
陈晨:芦荟的短视频内容有甘泉大峡谷、延川乾坤湾等这样的旅游热点景区,同时也有延安的剪纸、油馍馍这样接地气的非遗元素,足迹遍布了延安城,这些经历让你有什么收获?
芦荟:因为要拍摄创作短视频,所以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静下心来,读了很多和延安有关的书,去了很多我没去过的地方,看了很多和延安有关的视频。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对于一个生活了30年的城市,竟然是如此的不了解。延安竟然有这么多有意义和有文化底蕴的人文故事、自然风光、美食美景。以前的我把延安想得太小了,但现在的延安在我眼里非常大,它需要我用更多的时间,更多的镜头语言,更多的文案创作,一点一点去发掘它的美,传播它的美。如果以前只是在这里生活,我不会停下脚步去观察这座城市,可是现在变成了一个记录者,我要向全国人民去介绍自己的家乡,就会用另一个视角去观察它,去发现它。延安一下就变得不一样了,它有四季分明的美,它有红色历史的厚重,它有非遗文化的底蕴,它也有朴实淳朴的民风。所以接下来我希望能读更多的书,走更多的路,写更多的文案,拍更多好的镜头,把延安的大、延安的美传播出去。
陈晨:在你拍摄短视频的这些日子里,肯定有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感动的故事,记忆深刻的瞬间,可以和我们分享一两件吗?
芦荟:拍摄非常考验天气,因为摄影就是光影的艺术,我们经常拍着拍着会下雨,会暴晒,必须克服这些再去完成拍摄内容。我们会在大雨后开着车翻过一个山头,看到一场完美的日落,也会在傍晚劳累地拍摄完突然看到眼前的月亮,还会在早上拍日出的时候看到很美的云海……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非常感动的瞬间,天空会在那一刻治愈一天的疲惫,让你觉得大自然看到了你的辛苦,给了你最好的奖励。
有一次在一个村子里拍摄,无人机“炸机”了,落在树上。有两个陌生人骑着摩托车从旁边路过,看到我们的无人机落在树上之后,便从他们的摩托车上拿了一个锯子,在路边和我们一起锯下一根长树枝,然后拿树枝一点一点地把无人机顶下来。我问他们要去干吗?他们说要去那边的山头看日落。我们不谋而合,他们的摩托在前边,我们的车在后边跟着。他们带着我们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拍摄点拍摄日落。他们把拍下的风景发给家人,也很开心地与我们分享,那一刻我觉得非常感动。我们在拍摄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陌生人,并没有过多的话语,但是他觉得你需要帮助,就会停下来帮你。这种人和人之间的善意,是我记忆非常深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