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烈欢迎知青亲人回家!”9月27日清晨,宝塔区姚店镇下童沟村村口,红色横幅在秋风中舒展,村民们早早聚在路边,踮着脚尖望向远方。
50年前,15位西安知青曾在这里挥洒青春;如今,11位两鬓染霜的“老知青”如约归来。一场跨越半个世纪的重逢,在黄土高原的晨光里缓缓拉开序幕。
“ 金光,可把你盼回来了!”“生玉哥,您身子还这么硬朗!”11位知青刚从车上下来,等候在此的村民们就涌了上去,一双双手紧紧握在一起,一个个拥抱久久不愿松开。有的老人笑着笑着就红了眼眶,用袖口抹了抹眼角,又拍着对方的后背念叨“没变,还是当年的样子”,朴实的话语里满是亲昵,仿佛昨天还一起在黄土地上挥汗,在土窑洞里拉家常。
时间回溯到1975年,西安市各中学的15名优秀应届毕业生,正值十七八岁的年华。彼时,北京知青赴延安插队的革命精神激荡人心,1974届西安高中毕业生自愿赴延安插队的事迹更让这群少年心潮澎湃。“当时就想着,革命圣地延安的农村是广阔天地,就该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奉献青春。”知青韩钊望着村口熟悉的山坡,声音里满是当年的热忱。他们没犹豫,毅然放弃了西安周边条件稍好的插队名额,带着简单的行李和对革命圣地延安的憧憬,在当年的9月22日告别父母师友,坐火车、转汽车,辗转颠簸一路来到延安。1975年9月25日那天,当他们踩着黄土走进下童沟村,看着窑洞前等候的村民,心里忽然就踏实了——这里,便成了他们青春里最深刻的印记。15位知青组建起知青小组,在这里开启了终生难忘的插队生涯。
“刚到村里时,我们对农活一窍不通,地里的草和苗都分不清。”知青朱慧笑着说。那时的下童沟,日子苦得很,土窑洞漏风,吃水要去山坡上的沟里挑,冬天冷得能冻住水缸,可知青们不怕吃苦,大家铆足劲儿拼命干,脏活、累活都不怕。村民们也把这些城里来的孩子当成自家娃,土窑洞是居所,黄土地是课堂,手把手教他们锄地、担水、种庄稼。曾任生产队大队长的李生玉,当年28岁,是负责知青工作的“带头人”,如今已是78岁的老人,却仍能准确叫出每一位知青的名字。“ 他们来的时候还是娃娃,细皮嫩肉的,却一点不娇气。”李生玉握着知青吴金光的手,眼眶泛红,“天不亮就跟着我们下地,割麦、背荞麦,汗水摔在地里能砸出坑,他们却从没喊过苦。”
艰苦的岁月里,却有不少温暖人心的故事。知青崔勤至今记得当年的惊险一幕:那时自己身体单薄,一次背着沉甸甸的荞麦从山坡往下走,脚下一滑就滚了下去,疼得站不起来。“多亏了童大哥路过,赶着毛驴车把我拉回了村里。”重逢时,崔勤紧紧握着村民童明祥的手说,“这么多年,我一直记着这份情,童大哥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啊!”童明祥挠挠头,憨厚地笑:“都是应该的,你们当年就是咱村里的娃,都是咱们的亲人。”
知青们也用自己的方式,给这个小村庄带来了新气息。那时的村民大多不识字,知青们就利用晚上的时间,在窑洞煤油灯下办起“扫盲班”,一张纸、一支笔,教大家写自己的名字,认常用的字;清晨,知青们蹲在河边刷牙,村民们好奇地围着看,后来也跟着学起了刷牙、讲卫生。“这些娃来了之后,村里热闹多了,也亮堂多了。”李生玉说。
两年的插队时光,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节奏里匆匆而过。当知青们要离开下童沟时,村民们送了一程又一程,包里塞满了自家种的小米和腌的咸菜,还有满是牵挂的叮嘱。“那时候就想着,不管走多远,这个地方不能忘,这些亲人不能忘。”知青朱慧是时隔50年第一次回村,她说自己无数次在梦里回到下童沟,“ 梦里还是土窑洞、黄土地,还是和村民们一起劳动的场景,今天终于回来了,感觉就像昨天刚离开一样。”
离开村子后,知青们各自在不同岗位上奋斗,但无论走得多远,下童沟始终是他们心中的“第二个故乡”。20年前,一位知青回村探亲,发现村民们仍面临吃水条件差的问题。消息传到吴金光耳中,他立刻多方奔走,筹集10万元资金,村民们也自筹13万元,在后山山泉处修建水库、安装电泵、埋设管道,让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当年村民们帮了我们那么多,能为村里做点事,是应该的。”吴金光说,“看着乡亲们用上了自来水,心里比啥都踏实。”
如今的下童沟,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土窑洞变成了贴着瓷砖的新窑洞,泥泞的小路变成了水泥路,家家户户亮着电灯、通着网络,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这都是党的政策好,也是知青们一直惦记着咱村。”下童沟村村民委员会副书记何延军领着知青们参观村里的水库,指着清澈的水流,骄傲地说:“你们看,这水还甜着哩,多亏了你们,咱村再也不愁吃水了。”
重逢的时光总是短暂,却满是温情。知青们走进当年住过的土窑洞,虽然窑洞已经翻新,但站在窑洞里仿佛还能闻到当年的烟火气。他们坐在村民家的炕头上,吃着村民自己种的苹果,聊着家常,笑声在窑洞里久久回荡。“要是回到50年前,我还会选择来这里插队。”知青蔡建新望着窗外的黄土地,语气坚定,“这段岁月苦过、累过,但更多的是成长和感动,青春无悔!”
离别时分,知青与村民紧紧握手,互道珍重,约定“以后常回来看看”。汽车缓缓驶离村口,村民们仍站在路边挥手,直到身影渐渐模糊。
50年岁月流转,少年变白发,村庄换新颜,但下童沟的黄土地上,知青与村民之间那份真挚纯粹的情感,从未被时光冲淡。正如村民们所说:“这些知青娃,从来不是外人,是下童沟永远的亲人。”这份跨越半个世纪的深情,将在黄土高原上,继续温暖着往后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