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欢 通讯员 宋妮
夜幕降临,延川县文化馆6楼的教室亮起暖黄色的灯光。每周二到周四的傍晚,脚步声、笑语声与隐约的歌声在这里交织,青年夜校的课程即将拉开帷幕。
延川县青年夜校团县委负责人慕萱萱站在走廊里,看着陆续赶来的年轻人,眼神里满是期待:“这里就是我们给年轻人提供的‘充电站’,让大家下班能来学剪纸和声乐,把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继续传承下去。”
在剪纸教室里,学员刘王慧正握着刻刀,小心翼翼地勾勒纹样,灯光照亮她专注的侧脸。“第一次来纯属好奇,没想到一上手就停不下来了。”她举起刚刚剪好的窗花,一朵活灵活现的花朵呈现在眼前。
每周四傍晚,刘王慧总会提前到场,整理工具、熟悉图样,满心期待地等着上课。从一开始的好奇到真正动手实践,刘王慧渐渐对剪纸和布堆画充满了热爱。“一张普通的红纸,经过折叠、裁剪,就能变成栩栩如生的窗花。几块不起眼的碎布头,拼贴、缝制后,就能组成有故事的布堆画,每次完成作品,都觉得特别有意义。”刘王慧说。
“ 走头头的那个骡子哟哦,三盏盏的那个灯……”每周二和周三的音乐课堂上,总是会飘出悠扬的信天游。国家二级演员、第三届陕西省十大民歌手、星光大道周冠军王香云正带着学员们练唱《赶牲灵》,她的声音清亮高亢,像穿透黄土坡的风。
“信天游不是瞎唱,每句都藏着黄土地上的日子。”王香云停下琴声,给学员们讲起歌曲里的赶脚人故事,“一定要唱出那种奔波里的期盼,才会给人原汁原味的感觉。”
除了经典曲目,教室里偶尔也会响起新旋律,王香云听得频频点头:“传承不是守旧,让年轻人爱听、爱唱,才算真的传下去了。”
一个小时的课程很快结束,走出教室的年轻人脸上都带着满足。有人捧着剪纸作品,有人还在哼着没唱熟的调子,刘王慧则和同学约好下周一起再来… …
如今,随着延川青年对文化学习、技能提升的需求越来越强,青年夜校每次开课都座无虚席,教室里总是充满活力。这方小小的课堂,不仅给了青年成长的养分,更让非遗文化在欢声笑语里,长出了新的枝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