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6日
吴起是长征胜利的落脚点
李尔慧
  1935年10月18日,党中央抵达吴起县张湾子村,毛主席住进了村民张廷杰家中。那时的吴起,生活条件极为艰苦,老百姓常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但张廷杰想尽办法,为毛主席做了一顿香喷喷的羊肉臊子剁荞面。毛主席吃完后,感慨地说:“一年喽,长征路上还没吃过这么香的饭,陕北真是个好地方啊。”张廷杰看着毛主席疲惫却又坚毅的神情,深知眼前这人,就是能带领大家走向光明的领路人。
  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然而,红军战士们并未放松,因为尾追而来的敌人四个骑兵团正向红军扑来。毛主席形象地说:“打退追兵,别把敌人带进根据地。”根据毛主席的决策,红军利用吴起镇一带的有利地形,在塬上的深沟内设伏,打响了著名的“切尾巴”战役。
  在那些日子里,毛主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住在一间简陋的窑洞里,里面仅有一张简单的床铺和一张桌子,别无他物。窑洞四处透风,一到晚上,寒风呼啸着灌进来,冻得人难以入睡。但毛主席毫不在意,总是在昏暗的油灯下,熬夜批阅文件,思考着中国革命的未来。
  中央红军经过长途艰苦行军,减员严重,粮食也十分短缺。战士们只能四处挖野菜、啃草根充饥,有时甚至连这些都找不到。毛主席也和战士们一样,吃着野菜、啃着树皮,从不搞特殊化。他常对战士们说:“咱们的战士都是基层群众出身,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才能忧百姓所忧,也才能让战士们更加团结一心。”
  在吴起期间,党中央得知西北革命根据地正在进行一场错误的“肃反”运动,许多党、政、军领导干部被杀害,刘志丹、习仲勋等同志蒙冤入狱。毛主席心急如焚,立即召开会议,下令停止“肃反”,停止捕人,要刀下留人。他说:“陕甘晋省委在‘肃反’中‘错捕一批人,定系事实’,我们一定要尽快纠正这个错误。”随后,他派王首道、贾拓夫等前去释放被关押的刘志丹等同志。
  10月22日,中央政治局在吴起镇召开会议,毛泽东作关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并作结论。他指出,历时一年的长途行军已经结束,今后的战略任务是保卫和扩大西北根据地,领导全国革命斗争。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毛主席却有着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实在令人敬佩。
  虽然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吴起只停留了短短十多天,但这十多天却对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毛主席在吴起的艰苦生活,也成了吴起人民心中永远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