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有许许多多的感人故事。今天,我要讲述的是刘志丹的夫人同桂荣与毛泽东一双棉鞋的故事。
同桂荣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1921年,16岁的同桂荣和刘志丹成婚,从此,同桂荣便跟中国革命紧紧地拧在了一起。同桂荣是一位普通陕北农民的女儿,1934年参加红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创建陕甘革命根据地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刘志丹和他的战友们深入虎穴,开展兵运;建立革命武装,开辟根据地。而同桂荣,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还积极投身革命活动。她为党组织传送信件,站岗放哨;在红军被服厂当工人,为部队做军鞋;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动员妇女送郎参军,大伙儿都夸她为“老刘闹红的好帮手”。
1935年冬,被“左”倾教条主义执行者错误关押的刘志丹获释,12月13日,指挥完直罗镇战役的毛泽东,一回到瓦窑堡,便与周恩来亲切接见了刘志丹。毛泽东安慰刘志丹说:“你和陕北的同志受委屈了!”刘志丹毫无怨言,激动地说:“中央来了,今后一切事都好办了。”他和毛泽东、周恩来在窑洞的火炉旁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
此时的陕北,寒风刺骨。细心的刘志丹发现毛泽东仍然穿着一双单鞋。回到家,刘志丹便对妻子同桂荣说,寒冬腊月毛主席还穿着单鞋,南方人到咱们这儿这么冷的天,你赶快去做一双棉鞋吧。陕北人那时候讲究穿直贡呢的鞋,那就是好的黑布。同桂荣就去街上买了黑礼服呢面子,三天三夜没合眼,赶制出一双棉鞋,亲自给毛主席送去。
接过同桂荣递上的棉鞋,毛主席十分感动。他紧紧地握住同桂荣的手说:“刘嫂子,谢谢你啊!你这双棉鞋,可真是雪中送炭啊!”毛主席穿上鞋,走了两步,直夸同桂荣手巧,连声说:“合适,真暖和!”
1936年4月,刘志丹壮烈牺牲,重病缠身的同桂荣竟没能与丈夫见最后一面。一次,毛主席请同桂荣吃饭,一见面,就关切地问道:“刘嫂子,病好点没?”同桂荣不好意思地说:“您年纪比我们大,别叫我嫂子了。”毛主席摆摆手说:“革命同志像弟兄,大家都这么叫,而且没有刘志丹的陕北根据地,我们哪有落脚地啊!”
后来毛主席和同桂荣住得远了,却总记着她。在延安,毛主席经常向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问询同桂荣的情况,嘱托边区政府照顾好“刘嫂子”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专门请同桂荣到中南海看戏,其间,毛主席跟周恩来、朱德念叨:“刘嫂子做的棉鞋,又软又结实,穿上真舒服。”
故人已去,精神犹存。这双棉鞋,是普通的鞋,更是革命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纽带。同桂荣用一针一线,缝出了对革命领袖的敬重;毛主席记挂着“刘嫂子”,藏着对同志的关怀。这份情谊,还有同桂荣一生的坚守与奉献,值得我们永远记在心里,化作新时代里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的力量。
(作者为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管理中心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