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18日
延安绘就和美乡村新图景——
人居环境蝶变 产业振兴富民
记者 王静 方飞飞 通讯员 魏辉 范筱霞 张伟 申壮
  近年来,延安市以创建和美乡村为抓手,因村制宜推进基础设施升级、特色产业培育,让一个个村庄实现“环境美”与“产业兴”同频共振,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心田。
   康家沟村:“好环境”串联“好产业”
  走进宝塔区河庄坪镇康家沟村,硬化的道路干净整洁,庭院错落有致,崭新的太阳能路灯沿道路两侧整齐排列,村中心广场上的健身器材、休闲座椅一应俱全。“以前道路坑洼,现在道路平整、路灯明亮,出门就是‘小公园’,家家户户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我们现在居住得更舒适了,幸福感又升级了。这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薛院强高兴地说。
  康家沟村的变化源于“一改三清五化”建设与环境卫生整治专项行动的推进。更让村民们振奋的是产业升级:老旧大棚全面改造后,133座高标准温室大棚拔地而起,引入蚯蚓肥种植技术提升农产品品质,带动40余户村民发展设施农业,实现人均年增收1.2万元。
  “在外打工不如回家种大棚。”返乡创业的乔小艳经营2座温室大棚和3座大拱棚,分别种西红柿和小瓜,一年两茬的收入远超务工时的收入。“我以前在外打零工,知道村上发展大棚产业,立马就回来种大棚,经济收入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乔小艳说。
  据康家沟村党支部委员韩梅梅介绍,村里正规划引入适合农村的垃圾分类设施,同步发展大棚采摘游,让“好环境”串联“好产业”,把村子建成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五里桥村:农旅融合激活乡村“美丽经济”
  “ 尘土飞扬的土路如今变成了硬化路,还修建了整洁舒适的休闲广场,现在村里比城里还舒服。”甘泉县道镇五里桥村老党员李庚仁说起村上变化,眼角眉梢都是笑意。
  五里桥村以“生态宜居+农旅融合”为路径,不仅实施绿化工程打造“开窗见绿”景观,更发展农家乐、咖啡馆、特色民宿等新业态。“在家门口打工,每月能挣3000多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附近东沟村村民刘云在五里桥村的农家乐务工,日子充实又安稳。
  2023年,五里桥村成立金土地专业合作社,引进优良稻谷品种,通过“村集体+大户+农户”模式发展水稻产业,让村民有土地租金、就地务工、效益分红三份收入,2024年户均增收6000余元。
  “我们村成功打造了‘府村川稻谷’品牌,对稻谷进行了加工包装,让‘稻米之香’飘出了山沟,香飘远方。”五里桥村第一书记步磊说。
  近年来,五里桥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积极与上级部门单位联动,探索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的升级版,增强村集体“造血”“活血”功能。通过农耕体验、乡土文化、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红色遗迹和多元文化,陆续打造了集生态养殖、农耕文化体验、科普研学教育、民宿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田园综合体。
  每当夜晚,五里桥村火树银花,歌声悠扬,人来人往,人声鼎沸。
  村党支部副书记高元伟信心满满:“党建领航聚合力,如今五里桥村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的农田变景观,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每年给村集体经济增收达30多万元。我们要让‘美丽颜值’持续转化为‘富民价值’。”
  北塬村:苹果铺就振兴路宜居宜业引客来
  延川县大禹街道北塬村以乡村基础设施提升为重点,全力推动道路升级改造。作为周边知名的产业大村,北塬村的苹果产业每年为村民带来数百万元收益。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后,将显著提升村庄交通便利度与居住舒适性,不仅方便村民日常出行,更将为苹果产业运输、销售提供坚实支撑,持续拓宽增收渠道,让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
  村民杨加成高兴地说道:“这几年村里建得越来越漂亮,我们住着很舒适,而且家家户户都种果园,政府还帮我们改良了果树品种,让我们获得了经济效益,村集体也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环境蝶变同样亮眼:延川县政府投入支持道路硬化、入户电线改造、饮水工程升级,房前屋后垃圾集中清理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周末常有城里人开车来逛,说我们村像‘乡村版公园’!”村党支部书记杨保成笑着说。
  延川县以“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为抓手,今年择优打造12个示范村,投入831万元推进道路硬化、亮化及特色改造,形成“政府引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共建共享格局。“村民从‘要我建’变成‘我要建’,这才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风景。”该县农业农村局“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负责人党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