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村民们正忙着采收红薯 通讯员 李浩楠 摄 金秋的阳光洒满黄土高原,黄河与延河交汇处的风里,裹着泥土的醇厚与红薯的清甜。在延长县罗子山镇火焰山村的田野间,一幅热闹的丰收图景正徐徐展开。
村民们弯腰弓背,手中的锄头轻轻刨开红胶泥土,一个个饱满的红薯便“滚”了出来,红色的外皮裹着湿润的泥土,透着沉甸甸的实在。田埂上,装满红薯的竹筐排成蜿蜒的长队,村民们脸上的笑意,比秋日的阳光更显灿烂。
“这是老品种‘胜利一百号’,在咱这儿种了好些年了!”延长县火焰山红薯辣椒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毅蹲在田边,拿起一个刚出土的红薯,用指尖蹭去泥土,“你看这肉质,细腻得很。咱这儿地处黄河、延河交汇处,早晚温差大,红胶泥地又保水保肥,种出来的红薯糖分足,咬一口又糯又甜,这是别处比不了的好品质。”
小红薯成为村民的“致富果”,不仅源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更得益于品牌化发展的“加速度”。
曾经,延长红薯多是零散种植、散户售卖,“藏在深闺人未识”。如今,在合作社的带动下,种植户抱团发展,加上政府持续的推广宣传,“延长红薯”的名气越来越响,市场需求也逐年提升。
“今年合作社种了2000多亩红薯,每斤能卖到8块钱左右!”冯毅的语气里满是自豪,“以前种红薯是‘看天收、靠运气卖’,现在有了品牌,销路不用愁,社员们种红薯的劲头更足了,家里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光景越过越红火。”
据统计,目前延长县红薯种植面积已达1.05万亩,预计产量约1.05万吨,产值可达6720万元。眼下,全县红薯已进入集中采收期,如何让“好红薯”卖出“好价钱”,就成为保障农户增收的关键。
“我们把‘保品质、促增收’放在首位,组织农技人员扎在主产区,手把手教农户采收技巧。”延长县蔬菜中心副主任祁雄介绍。农技人员现场指导农户按照“晴采、轻放、分级”的标准操作,同时,通过推广科学储藏技术,控制温度、湿度,延长红薯储存期,确保冬季甚至来年春天,市场上的延长红薯依然能保持最佳口感。
除了守好“品质关”,延长县还积极打通“产销链路”:一方面对接电商平台,邀请网络达人走进田间地头,用镜头记录红薯采收、分拣的全过程,让网友直观感受延长红薯的好品质;另一方面联系线下商超,建立长期供货合作,让延长红薯从田间直接走进城市的货架。
夕阳西下,火焰山村的红薯地里依旧热闹。当载着最后一筐红薯的三轮车伴着村民的欢声笑语驶向分拣车间时,车间里的工人们正熟练地分拣、装盒,一个个贴有“延长红薯”标签的包装盒被整齐码放,等待发往全国各地。
这个秋天,小小的红薯,正带着延长县农户的希望,走向更广阔的市场,撑起当地富民产业的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