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1日
黄龙县文明实践有特色——
“三朵花儿”开 芬芳满城乡
通讯员 高亚蓉 记者 杜音樵
  清晨的圪台乡马场村,“板凳课堂”政策宣讲声声入耳;午后的白马滩镇“神玉书局”,书香伴着交流声沁人心脾;傍晚的界头庙镇,“移动照相馆”前志愿服务暖人心扉… …
  近年来,黄龙县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新起点上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安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文明实践工作与群众需求紧密结合,通过深化理论宣讲、丰富文化供给、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浸润人心,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精神动力。
   “板凳会”搭台 党的声音入人心
  “板凳一摆开,啥事都不愁。”这句话在圪台乡马场村村民中口口相传。简单朴实的话语里,藏着“板凳会”的由来。
  “2017年,‘三变’改革推进时,不少村民对政策心存顾虑。”马场村党支部书记荆发明回忆,当时召集村民召开了小组会议,连续3个晚上,干部对政策条文逐条解读,老党员带头算收益账,终于把政策讲透、把村民的心结解开,使改革顺利落地。
  这种会议形式让干部群众尝到甜头,随后又在圪台乡其他村陆续推广,逐渐演变成如今的“板凳会”,成为这些村每月雷打不动的议事和政策理论宣讲平台。
  “以前总觉得党的政策离咱们远,直到有了‘板凳会’,听干部用咱庄稼人的话讲医保报销、乡村振兴,才明白这些政策全是为咱好。”在马场村村口,村民赵建军笑着说,无需搭建讲台,几张板凳围坐一圈,干部就用拉家常的方式把各项惠民政策讲得明明白白。
  为让理论宣讲既“有高度”又“接地气”,近年来,黄龙县探索出“‘小蜜蜂’志愿服务”“‘蜜语蜂行’文明集市”“板凳会”“文艺轻骑兵”“文明实践走基层”等五大特色鲜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载体,创新打造了专家课堂、云端课堂、楼院课堂、实景课堂、绿色课堂“五类讲堂”,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推送理论“营养包”。
  今年以来,黄龙县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惠民政策等组织开展宣传宣讲文明实践活动96次,让党的创新理论走进群众生活,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书屋传书香 村晚聚民心
  陕北说书说尽乡土情、合唱歌声传递正能量、舞蹈舞姿绽放活力……9月12日,2025年陕西省“强基工程——文艺助力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活动(第三场)暨全省移风易俗主题文艺展演在黄龙拉开帷幕。来自全省各地市县的文艺工作者齐聚一堂,让文明理念伴着文艺活力浸润群众心田。
  活动搭建交流平台,日常文化服务则扎根乡村沃土。
  走进白马滩镇“神玉书局”,农业技术、文学小说、儿童绘本等各类书籍摆满书架。神玉村党支部书记薛增文介绍,经常有老人带着孩子来此阅读,年轻人则围坐在一起交流种养殖经验。
  “以前农闲时大家要么在家看电视,要么凑一起打牌,现在书局成了‘香饽饽’,来读书、参加读书分享的人越来越多,村里的文化氛围一天比一天浓。”薛增文说。
  此外,黄龙县还持续打造“乡窑艺坊”“乡村振兴展馆”等特色公共文化空间,并以“我们的节日”为主线,将“村晚”办进农家院、文艺演出送到田间地头。“慢城风光好 康养避暑美”民俗演出中,村民自编的秧歌、快板、民歌等节目轮番登场,台下观众拍手喝彩;“庆‘七一’惠民村晚”上,演员用歌舞颂党恩,老党员挥旗跟唱……今年以来,黄龙县已开展各类乡村文化活动20场,让乡村既有“烟火气”,更飘“文化香”。
  “镜头”留温情 新风润乡村
  文化活动丰富精神生活,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扎根乡村。
  “以前拍张照得跑30多公里去县城,现在志愿者上门来拍,还免费修图、打印,真是太方便了。”界头庙镇小峪村的村民张小斌拿着刚到手的照片,反复摩挲着。
  将摄影棚“搬”到群众家门口、田间地头,用相机记录群众生产生活,这是黄龙县“不晚镜头”志愿服务项目的日常场景。
  近年来,黄龙县积极打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小蜜蜂”志愿服务品牌,聚焦文明实践“五项工作”内容,组织全县31支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在拍照时还增加了宣讲、义诊、义剪服务,趁群众排队等候,就结合案例聊移风易俗、防诈反诈,用拉家常的方式帮大家树文明新风。”黄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干部马馨怡说,全县目前共注册了3779名志愿者,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500余场;其中,“不晚镜头”志愿服务队已深入11个村组、社区,为1290名群众提供服务。
  从理论宣讲的“声入人心”,到文化生活的“多姿多彩”,再到移风易俗的“润物无声”,黄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实打实的举措让文明之花绽放在城乡每个角落。截至目前,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村镇3个、省级“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建设示范点2个、省级文明实践“十百千万”创评项目1个。
  “ 今后,我们将持续深化文明实践路径创新,进一步丰富实践品牌项目,推动基层文明实践活动真正走实走活,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温暖力量。”黄龙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朱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