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1日
“两兵一堂”护红都“ 四心”警魂映初心
——瓦窑堡派出所用情书写着新时代公安动人篇章
  刘海峰 通讯员 王磊磊
  在子长市这片浸润着红色记忆的土地上,瓦窑堡派出所如同一位忠诚的守护者。从1955年建所至今,历经警卫队、警察班、城关派出所的岁月变迁,于今年10月正式以“瓦窑堡派出所”之名,继续守护着这片红色热土。该所辖区涵盖12个行政村、5个社区,在115.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5.3万群众的安危冷暖、35家行政企事业单位的有序运转、22所中小学幼儿园的朗朗书声,以及瓦窑堡会议旧址、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等10多处红色遗址的庄重肃穆,都由47名民辅警日夜守护。
  “ 四心”党建铸警魂:让红色基因在警营“活”起来
  瓦窑堡派出所的党建工作,从来不是枯燥的理论学习,而是与脚下的红色土地深度交融。
  该所党支部紧扣局党委“抓党建促队建、抓队建促业务”的思路,深挖瓦窑堡会议、抗大旧址等红色资源里的故事——伟人在旧居里伏案工作的细节,革命战士守护圣地的初心,这些鲜活的红色记忆,成了民辅警最好的“精神教材”,让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从心底自然生长。
  全所划分的6个学习小组,把党史党纪、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变成了一次次有温度的讨论、一场场接地气的分享。在这里,“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不是生硬的口号,而是融入日常执勤、为民服务的行动自觉。依托全局“三色七化”党建品牌,党支部更总结出“红心向党铸警魂、忠心护航保平安、诚心为民促和谐、精心育警练精兵”的“四心”工作法,让红色基因真正成为推动警务工作的“红色引擎”。
   将军故里的“勤务兵”: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
  “每周三、四,街上准能看见民警的身影。”这是辖区群众对瓦窑堡派出所“主防日”的熟悉记忆。
  每逢这两天,除值班民警外,其余民辅警全员下沉,化身将军故里的“勤务兵”,带着登记簿、宣传册,挨家挨户走访。进村民家唠家常,摸清常住人口的需求;到商铺里查安全,提醒店主注意防火防盗;去企事业单位问难题,帮着协调解决实际困扰。
  他们不仅把辖区常住居民、商铺、企事业单位的信息“装”进台账,更把社情民意“记”在心里:重点人员的生活近况,他们定期上门关心,落实管控的同时传递温暖;特种行业、“九小场所”的安全隐患,他们逐一排查,建台账、督整改、销台账,闭环管理不留死角;就连每个社区(村组)的治安特点,他们都摸得门清,再针对性推出“一情一策”,比如在老旧小区加派巡逻,在新建社区完善监控,还精心打造了3个“智慧安防小区”,用科技为居民的安全感“加码”。
   百姓身边的“警卫员”:让安全看得见、摸得着
  “ 晚上出门散步,能看到警车巡逻,心里特别踏实。”这是辖区群众最朴实的安全感。
  瓦窑堡派出所坚持领导带队夜间网格化巡逻,把警力投向重点时段、重点部位。夜市热闹的街口、居民密集的小区、案件易发的路段,闪烁的警灯成了夜晚最安心的“信号灯”,最大限度遏制了现发案件的发生。
  融入子长市“城市有机更新”战略时,派出所更主动“向前一步”,在十字街建起一座“暖心警务站”。这座小小的警务站,既是巡逻防控的“前哨”,也是矛盾调处的“窗口”,还是交通管理的“岗亭”、护校安园的“堡垒”。上学放学时,民警在这里疏导交通、守护学生过马路;居民有矛盾,在这里就能找民警调解;就连游客问路,民警也会耐心指引。他们还整合“红都义警”、社区网格员的力量,让警力与群众力量拧成一股绳,守护着城市更新的每一步,也守护着百姓的日常生活。
  群众身边的“公正堂”:矛盾化解在萌芽
  “ 有纠纷,找红都人民公安调解室。”如今成了辖区群众的共识。
  为了让矛盾不升级、纠纷不出村,派出所按照“主防”要求,在林虎山社区、河东村专门设立“红都人民公安调解室”,还请来了“主心骨”——以“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李民和为代表的20人调解队伍。这些调解员里,有熟悉乡规民约的老人,有懂法律的行家,还有善解人意的社区能手,他们凭着“四念七法”工作原则,把道理讲到群众心坎里。
  调解室里没有冰冷的法条,只有暖心的沟通。“李某非正常死亡案”中,他们耐心安抚家属情绪,协调各方达成共识;“稍木则沟楼房建设纠纷”里,他们一次次上门沟通,化解了施工方与居民的矛盾;“中医院项目建设纠纷”中,他们提前介入,避免了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更让人动容的是,他们还啃下了10多起“硬骨头”——强某宝、刘某等疑难信访积案。在调解员和民警的努力下,一桩桩得到化解,实现了所内现存积案与所领导包抓积案“双清零”,派出所也因此获评全局信访积案化解“先进集体”。截至目前,调解室已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160余起,300余面群众送来的锦旗,挂满了调解室的墙面,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是一段“矛盾化解、民心凝聚”的故事。民警加军和也因出色的调解工作,被评为延安市“全市公安机关调解巧手”。
  科技赋能警务:让守护更精准高效
  走进瓦窑堡派出所的综合指挥室,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辖区的监控画面,警力分布、警情动态一目了然——这是派出所依托全局“融合通讯调度平台”打造的“智慧大脑”。
  通过构建“人防+视频+高空瞭望”的立体化巡防模式,民警坐在指挥室就能看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一旦发生案事件,便可实现“一网全域布控”“一点发起、全警响应”,接处警、处置重大事件、管控要害部位,都能做到“秒级响应”。更贴心的是,民警出警时携带的5G对讲机、5G执法记录仪,能实时回传现场画面;无人机盘旋在辖区上空,实时监控重点区域;警保联动、无线图传等智能装备,让“人、地、事、物、房、网”都纳入管控视野,形成了动态闭环管理机制。科技的加持,不仅让打击犯罪更精准,更让服务群众更高效。比如群众丢失物品,通过监控快速锁定线索;发现安全隐患,通过平台及时调度警力处置,让守护既有“温度”,更有“速度”。
  建所多年来,这份守护凝结成沉甸甸的荣誉:全省“优秀公安派出所”、延安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派出所”等40余项集体荣誉挂满墙,114人次民警、辅警先后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个人”“全省优秀所队长”等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