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2日
元以下“四舍五入”还是“实计实付”?
电子支付普及出租车收费的“老规矩”该改改了
  本报讯(记者 贺秋平 实习生 丁欣月)“11.3元,抹零,给11块钱。”“8.6元,四舍五入,给9块钱。”这样的对话,对于许多乘坐出租车的延安市民来说并不陌生。
  然而,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分毫不差”的精准支付已极为便利,出租车计价器上几毛钱的零头,究竟该“四舍五入”还是“实计实付”,不能再是模棱两可的随机选择,需有明确的执行标准进行统一规范。近日,记者就此事进行了走访调查。
  乘客困惑计费咋“忽左忽右”?
  “ 前几天从中心街打车到马家湾,计价器显示是9.3元,师傅说就按照9.3元支付。”家住中心街的曹女士向记者讲述了她的一次“意外”经历。这与她以往的经验——“0.5元以内抹零,0.5元以上不足1元按1元收费”大相径庭。
  曹女士的疑惑,道出了当前出租车计费方式的“含糊”:“按理说确实应该打多少付多少,尤其现在都是手机支付,几毛钱的事。但问题在于,当费用是9.6元、9.7元时,很少有司机主动提醒可以按实际支付,往往都是直接‘五入’到10元。这就造成了‘只五入不四舍’的问题,对乘客不公平。”她呼吁,相关部门和出租车公司应对计价收费标准进行明确、统一规定,不能任由司机“ 忽左忽右”,让乘客在付费时心里没底。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市民对于出租车付费方式的选择不一:多数乘客仍习惯性地按照“四舍五入”的标准进行付费,部分市民则会主动要求按计价器显示的实际数额支付。乘客的付费差异,也表现在出租车司机的收费习惯上:多数司机仍沿用“四舍五入”的支付方式,认为这是“行规”;而只有少数司机会主动提醒乘客,可以按实际费用付费。
  “老规矩”使命已被电子支付替代
  为何会出现“四舍五入”的计费方式?这是源于曾经现金交易的现实考量。在2016年6月延安市对市区出租车运价进行调整时,其中整数计费就明确规定“每车次服务结束,运价以计价器显示计费金额按元结算,元以下‘四舍五入’”。这一规定在当时现金交易为主、找零不便的背景下,确实简化了交易流程,便利了司机与乘客。
  然而,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支付的深度渗透,电子支付已成为市民日常消费的主要方式。
  “现在手机支付这么方便,都能精确到几毛几分钱,为什么还要固守‘四舍五入’老规矩呢?”市民韩丽丽的疑问颇具代表性。采访中,许多市民表示,“四舍五入”初衷是为现金支付方便,如今支付手段已发生根本性变革,计费方式也应与时俱进,“打多少付多少”才更显合理,也更能体现交易的精准性,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也有出租车师傅建议,考虑到仍会有一部分人支付现金,可以更细化计费方式:现金支付继续按照整数计费,电子支付打多少付多少。“这也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办法,要不然抹零了司机觉得吃亏,多收了乘客又觉得吃亏。”出租车司机高师傅说。
  “实打实付”才更加公平合理
  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出租车收费元以下“四舍五入”的争议时有发生。今年10月初,在重庆市南川区,有网友乘坐出租车时遇到“车费四舍五入付整数”,便向有关部门进行了投诉。当地交通部门给出了明确回复:在没有零钱的情况下按照“四舍五入”法支付,使用移动支付的乘客可以按照计价器显示金额支付。
  我市的出租车费用究竟该如何支付?对此,记者分别咨询了延安市城市客运出租车辆管理办公室与延安市神州(集团)汽车出租有限公司,得到的答复都是乘客使用电子支付时可按照计价器实际显示费用进行付费。
  “以前‘四舍五入’确实是现金找零不方便,现在都是按实际计费支付。乘客可以要求按照实际价格付费,如果司机不同意,协商不成可向客运部门投诉。”延安市城市客运出租车辆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表示。
  几毛钱的出租车“零头费”,看似小事,却也关乎市场秩序的规范、消费权益的保障,以及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水平。电子支付的普及,不仅带来了交易方式的变革,更呼唤着交易规则的升级。出租车元以下费用理应由“四舍五入”升级到“实计实付”,如此才可以让交易更加公平合理,也让司机收得明白,乘客付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