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朱德对党性教育有着许多相关论述,主要表现为对群众观的高度重视、对新英雄主义和模范作用的强调、对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始终坚持、对纪律意识的严格要求、对理论学习及党员干部率先垂范作用的重视等方面。
对群众观的高度重视
强烈的群众观念是党员干部党性坚强的表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也是朱德党性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
延安时期,朱德把群众的地位始终摆在很高位置,体现了他对群众观的高度重视。在为纪念抗战六周年所写文章的第三部分中,谈到我们为什么能够克服这些困难坚持敌后抗战的原因时,指出重要一点就是我们依靠群众。1944年,在编写红军一军团史的座谈会上,他指出,离开了群众,我们什么事也做不出来。在中共七大上,做《论解放区的战场》报告时,他强调,如果我们离开了党和毛泽东同志的政策,如果我们离开了人民群众,则在强大的敌人面前,上述的一切都不可能存在。我们就不但不能压碎敌人,并且早就被敌人所压碎了。同时指出,能达到官兵团结和军民团结、能进行人民的战略战术、能打胜仗,是因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进行的战争是人民的战争。1947年6月10日,朱德视察冀中后,在冀中军区干部会上讲话指出,我们领导群众,群众又监督我们,互相学习,互相批评,这才能前进。1947年9月7日,他在全国土地会议上所作的关于国际国内形势报告的第五个问题——整军问题的一部分中,强调部队工作要走群众路线。
显而易见,延安时期朱德在不同场合,都始终强调群众观。这些论述提及了克服困难、战胜敌人、领导方法等不同层面。但其共同点,都是从战略高度和实践检验维度指出了群众的力量,人民的伟力。可以说,这都是进行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
对新英雄主义和模范作用的强调
查阅和梳理延安时期朱德的相关论著,直接提及“党性”两字的,是1944年7月7日发表在《解放日报》的《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该文指出:“如果要问,部队中的共产党员应该怎样?共产党员的党性表现在哪里,我说,就应该表现为战斗、生产和群众工作三个方面的英雄主义,三个方面的模范作用。”他还列举了黄崖洞保卫战、陕甘宁边区留守部队的劳动英雄等实证进行说明。在这里,朱德把党性摆在英雄主义和模范作用的位置,但他说的英雄主义,是革命的英雄主义而不是其他的英雄主义,即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不是为个人利益打算、为反动势力服务的旧英雄主义,而是新英雄主义,革命的英雄主义,群众的英雄主义。
朱德还对革命的英雄主义和群众英雄主义进行了诠释,并指出了两者的关系,同时强调了新旧两种英雄主义的本质区别。他在对革命英雄主义的诠释中,包含了“责任心、忠心、奋斗、牺牲、贡献”等判断党员干部党性坚强与否的许多关键词,党性教育的意义凸显。
他还认为,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史无前例的伟大功业,一方面是由于八路军、新四军有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战略战术,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全体将士的艰苦卓绝、奋不顾身的英雄主义气概。从延安时期朱德的这些论述中可以发现,他的论述分析精辟,说理透彻,具有辩证色彩,实证说服力强,把新英雄主义和旧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真正从本质上区别开来。号召党员干部尤其是部队中的党员干部要赤胆忠心,自始至终为革命服务,做为革命效死的革命英雄。这些,当然也是党性教育的重要思想和内容。
对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毫不动摇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坚持这一根本原则,就是做到了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一点。延安时期,朱德坚决服从党的命令,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毫不动摇,是他本人党性坚强的重要表现。同时,他的讲话中也时刻体现着这一根本原则,是他党性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
朱德认为,军队的干部不应该单是一个指挥员,而且应该是一个好的共产党员,要遵守纪律,听从党的指挥。 1937年5月,朱德在中共苏区代表会议上指出,在民族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要领导中国革命,这就特别加重红军中共产党员的责任,要特别加强党的领导工作。
为加强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延安时期,朱德还在《共产党人》上发表文章,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取得伟大成绩的经验之一是有党的布尔什维克的正确领导。他还提出:“党是军队的绝对领导者,是革命战斗任务完成的保证者。一切党的路线与政策,在部队中都要经过党的组织去执行。”朱德的这些讲话及论述中,中心都是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他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体现得淋漓尽致。朱德在延安时期关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论述还有许多。作为军队的高级领导,朱德做到了始终听党话、跟党走,既有理论方面的阐述,又是躬身践行的模范,他在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根本问题上始终毫不含糊,可视为延安时期朱德党性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纪律意识的严格要求
严格遵守纪律是对党员干部党性方面的重要要求,也是党性坚强的具体体现。延安时期,朱德对纪律方面有过许多相关论述,也是他党性教育思想的一部分。一方面,他指出了纪律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具体形式进行了强调。他强调,革命军队纪律的维持与执行,主要在于教育。奖励与惩戒都不过是教育的一种形式。另一方面,他认为在纪律执行方面,应该做到公平公正。强调赏罚公正严明,是革命军队中执行纪律的守则。只有大公无私,一视同仁,如家人兄弟一般,才能团结全军,巩固纪律。
同时,朱德指出了革命军队的自觉纪律能够巩固以及军内团结与军民团结能够加强的基础,内容中包含“抱有无限的忠诚与自我牺牲精神、服从命令遵守军纪,以达到政治上团结一致、绝对服从党的领导”等大量关于对党员干部党性的要求。这既是党性教育的内容,也是党性教育的路径,足见朱德在延安时期对纪律教育、纪律执行、自觉纪律的形成有着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这也正是他在该时期党性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
延安时期,朱德还特别要求,领导者自己更应以身作则,作模范。同时指出,要达到全党思想一致,必须通过理论教育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党员干部的率先垂范作用和重视理论学习,都是党性教育的有效方式。这些都是延安时期朱德党性教育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