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3日
历时250天 行程6036公里
香港一七旬老人徒步走完长征路
    ● 郑镇炎到吴起    通讯员 温巧莉 摄

  本报讯(通讯员 樊俊虎 温巧莉 齐玉 记者 忽弋琛 方大燕) 10月19日,正值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90周年之际,来自香港的74岁老人郑镇炎,历时250天徒步6036公里,终于抵达中央红军长征终点吴起,用坚定的步履向革命先辈献上最深沉的敬意。
  郑镇炎1951年出生于香港。1972年,彼时还是大学生的他,读到了《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后,被斯诺笔下的长征故事与延安岁月深深地吸引,在心中种下“重走长征路”的种子。后来,《两个英国人的长征》一书更让他坚定信念:“两个英国人也可以走,为什么我不可以走?”
  退休后,凭借曾徒步穿越欧洲、征服川藏线的经验,郑镇炎于2024年10月17日从江西于都出发,沿长征路线经湖南、贵州、四川、甘肃等省份徒步行进。途中,祖国的发展新貌和百姓的淳朴善良化作他前行的动力,他日均徒步25至30公里,并用日记记录一路所见所思所感。他回忆,去年春节他途经贵州,曾被一位网友热情邀请到家中住了3天,对方还每天驾车带他在六盘水参观游览,令他感到十分温暖。
  抵达吴起县后,郑镇炎来到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在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碑前深深鞠躬,并默哀三分钟。“脑海里想的是牺牲的红军,我对他们充满敬意。”他说,若用一个词概括250天的征途,那便是“坚持”。
  曾当过记者、教过书的郑镇炎,在重走长征路的过程中对祖国的发展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体会,也更加坚定了弘扬长征精神的决心。今后,他计划回家后将此次重走长征路途中的见闻与感悟讲给更多同胞听,尤其希望香港青年能多关注国家发展、了解中国近代史。“长征中体现出的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与坚定的信仰,特别鼓舞人心,值得当代青年学习。”郑镇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