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0月26日
面团变“萌宠” 非遗“鲜”体验
    ● 白跳丽教学生捏面塑    通讯员 范晓霞 摄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通讯员范晓霞摄
  本报讯(通讯员 范晓霞 记者 高乐)“我一开始以为面只能蒸成圆圆的馍馍,没想到白老师来了,教我们捏小动物,真是太高兴了。”10月17日,甘泉县道镇九年制学校三年级学生王一洋捧着自己刚捏好的花馍,眼睛亮晶晶的,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兴奋。
  在王一洋所在的学校里,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课堂”热闹上演。甘泉县非遗传承人白跳丽站在讲台上,手指翻飞间,面团仿佛有了生命,通过捏、搓、揉等手法,一个个普通的面团变成了一件件造型独特的艺术品。寓意高远的小白兔、造型精致的福娃等花馍给学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乐趣,使学生不仅了解了非遗文化的技艺和特点,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创造力。
  今年以来,该校常态化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剪纸、面塑、皮影等课程轮番登场,让学生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
  “非遗进课堂不是一阵风,要让孩子真正触摸到文化根脉。”该校校长王军军看着教室里热闹的场景,深有感触地说。这些课程不仅教会孩子技艺,更让他们读懂非遗里的文化精髓,悄然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