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贾志敏)10月17日至18日,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师生调研团队深入乡村基层一线开展《社会调查》课程实践活动,通过聚焦特色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创新,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引导青年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实践能力。
17日上午,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团队首站来到“中国苹果第一村”洛川县永乡镇阿寺村。师生们深入果园,通过面对面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实地了解当地苹果种植产业的发展历程、经营模式、技术应用、品牌建设的情况,以及村民们对苹果产业发展前景的期待,深切感受到“小苹果”不仅是品种改良、技术创新、品牌塑造、市场拓展的完整产业链,更承载着村民的致富梦。随后,团队分组前往洛川县冯家村和仡佬村,与村“两委”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进行座谈交流。访谈围绕村级组织建设、矛盾纠纷调解、乡风文明建设等基层治理的具体实践展开,重点探寻思想政治工作在宣传党的政策、引导群众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成功经验及面临的挑战。通过调研,师生们深刻认识到,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离不开坚强的村级组织作为“主心骨”,更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这个“传家宝”,只有把党的领导贯穿治理全过程,才能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强大合力。
18日上午,调研团队来到甘泉县道镇,与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系统了解镇级层面在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方面的整体规划、机制创新和典型经验。活动中,师生们还前往五里桥田园综合体与象鼻子湾香菇种植基地,沿着观光路线实地考察,沉浸式感受“农业+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细致探寻特色农业项目在激活乡村资源、带动农户增收、推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脉络。同时,大家还与香菇基地负责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基地发展模式及带动农户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认真梳理调研成果,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为丰富思政课教学、服务地方发展提供学理支持和实践参考。
学院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团队深入基层一线,通过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更好地帮助青年学子在实践锻炼中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切实把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化为走好人生之路的坚定力量。下一步,学院将继续依托延安红色资源,深化校地合作,不断推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