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益电影放映现场 记者 王静 摄 记者 王静
近日,宝塔区泰和小区广场热闹非凡。辖区民警用身边案例讲完反诈知识,指导居民下载好“国家反诈中心”App后,广场前方洁白的银幕亮起,喧闹的人群渐渐安静,大人孩子沉浸在精彩的电影故事里。这场“反诈宣讲+电影放映”的活动,正是延安“文明实践+公益电影”模式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延安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联合市农村数字电影有限公司,在全市13个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设立公益电影放映点,创新开展“光影映初心实践担使命”主题活动。该模式以文明实践为核心、公益电影为载体,通过“观看一场电影、开展一场宣讲、服务一次群众、办成一批实事”的融合形式,打破传统单一观影局限,让“光影”成为传播文明、服务群众的“移动课堂”。
阵地为基,打造惠民服务“固定港湾” 全市各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整合资源、政府支持、社会赞助等途径,累计设立公益电影放映点65个,统一悬挂标识标牌,配备室内外固定放映场所、观影座椅及办公设施,为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的观影环境。
黄龙县瓦子街村的陈阿姨对此赞不绝口:“现在看电影的环境舒适多了,再加上免费理发、免费看病,这种活动我们举双手欢迎。”该县各乡镇组建“专业放映员+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小分队,采用“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模式,充分利用电影放映前、中、后的时间段,组织文明实践志愿者开展义剪理发、“手机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教、文明殡葬、垃圾分类等内容。同时,在每场电影放映前,都会滚动播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传视频,涵盖健康膳食、交通安全、反诈知识、运动养生等内容。通过“ 影前十分钟”的形式,以通俗语言引导群众抵制天价彩礼、铺张浪费等陋习,让文明理念“看得见、听得懂、记得住”。
制度为纲,构建特色服务“闭环链条”
全市各县级文明实践中心将农村公益电影放映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内容,共组建以“专业放映员+文明实践志愿者”为成员的26支电影放映志愿服务小分队,并按照“群众点单+志愿配单+放映接单”的服务模式,主要开展放映排期、预告发布、组织观影、设备安装、秩序维护、环境清洁、收集意见、档案完善等工作。创新“三个十分钟”服务:映前理论宣讲、映中政策知识问答、映后观影感悟分享,并利用陕北说书、小品、新民歌、义剪义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医疗养老、移风易俗、惠民政策等内容有机融入放映服务,形成了“光影映初心 实践担使命”的特色服务格局,深入向群众传播党的声音、传递文明理念、涵养文明风尚。
其中,洛川县的一场活动尤为亮眼——居民聆听红色故事、现场宣读《移风易俗倡议书》后,围绕移风易俗、文明礼仪参与有奖问答,点燃了居民参与热情,文明知识在轻松互动中深入人心。夜幕降临时,红色影片《风云山林》中革命者的信仰故事,让观众在光影中感悟初心。“又能看电影,又能学知识,这样的活动真好。”该县城市社区服务中心解放路社区居民王阿姨道出心声。
成效显著,打通服务群众“ 最后一公里”
在子长市袁家沟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等形式,围绕医疗养老、就业扶持、教育资助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惠民政策进行解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居民答疑解惑,切实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活动现场特别设置“移风易俗树新风”“文明城市共创建”主题有奖问答环节。文明实践志愿者通过趣味互动,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践行文明礼仪,现场居民踊跃参与。夜幕降临,《跨过鸭绿江》《八佰》等红色影片轮番上映,社区居民围坐观影,在光影交织中感受家国情怀,不少观众表示:“银幕上有故事,银幕下有服务,这样的文化惠民暖到了大家的心坎里。”
今年以来,延安已开展主题活动820余场次,播放《跨过鸭绿江》《信天游》《开国将帅1955》《钢铁意志》等优秀影片850余部,服务群众超7.3万人次。
一场场电影不仅丰富了群众夜间文化生活,更在寓教于乐中播撒文明种子:反诈知识通过案例宣讲深入人心,移风易俗借助互动问答融入生活,红色故事透过银幕点燃信仰,新时代文明实践的光芒正照亮每个放映站点的夜晚,沁润着百姓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