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4日
理事会上“破陋习 ”乡风文明“焕新颜”
记者 孙艳艳 通讯员 李进 高杰 舒捷 邓戈帆
  婚丧嫁娶讲排场、人情往来比阔气,曾是不少乡村群众背负的“面子负担”。在洛川县石头镇牛天咀村,村党支部以“党建+”为抓手牵头成立红白理事会,推行“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新规破除旧俗,既为村民卸下经济重担,更让“重情义、尚简约”的文明新风扎根人心,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生动实践。
  走进牛天咀村,提及红白理事会,村民们无不竖起大拇指。这个由村党支部牵头、乡贤参与组建的组织,已成为改变村里婚丧旧俗的“主心骨”。理事会明确规定,酒席规模不得超过20桌,每桌费用500元封顶;针对移动餐厅、乐队、礼宾先生等常用服务,创新推行报名抽号、统一遴选机制,严格筛选性价比最优的服务方,并根据村民反馈动态调整服务清单,确保每一笔开支都花在实处。
  67岁的村民商金明,至今对红白理事会的及时援手感激不已。此前,他和妻子悉心照料老母亲,夫妻俩的孝顺在村里有口皆碑。然而去年7月,妻子因患肺癌、淋巴癌等多种疾病不幸去世,老母亲因悲伤过度突发意外也撒手人寰。双重打击让商金明手足无措,红白理事会成员第一时间赶来帮忙,从流程统筹到事务办理全程操持,不仅让他少了奔波之苦,更切实减轻了经济压力。
  “当时我都懵了,多亏理事会的人里里外外帮衬,啥心都没让我操,还帮我省了不少钱。”商金明的话语里满是感激。
  村民陈忠孝是理事会“减负”成效的长期受益者。从2017年母亲去世,到2018年女儿出嫁,再到儿子娶妻、孙子满月,家中4件大事均在理事会的帮助和监管下操办。
  “前后算下来省了6万块钱!”陈忠孝欣喜地说,如今村里人情往来统一为100元,没有了以往的攀比之风,亲戚邻里相处更显真诚,大家都很满意。
  理事会能持续高效运转,得益于一套科学完善的运行机制。作为理事会会长,陈永平始终把村民需求放在首位,从服务筛选到流程优化,每一个环节都力求合规贴心,让村民在简办事务中既享便利又有尊严。“我们始终坚守‘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小事不办’原则,对红白喜事所需的各类服务,通过报名、抽号、统一选择的方式确定服务商,确保选到最好最实惠的。同时根据村民反馈及时淘汰不合格服务商,不断提升服务质量。”陈永平介绍道。
  牛天咀村以“党建+”为载体推进文明乡风建设,由党支部牵头制定酒席桌数、费用等具体标准,组建含乡贤在内的红白理事会监督执行;党员干部带头践行新规并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通过村广播、入户宣讲等方式实现宣传全覆盖,成效十分显著。自理事会成立以来,该村累计节约婚丧开支190余万元,户均人情支出下降1.2万元,成功获评县级文明村。
  如今的牛天咀村,“讲排场”的旧习日渐消退,“重情义”的氛围愈发浓厚,“面子负担”真正变成了“里子实惠”,文明新风让乡村更有温度。牛天咀村的实践,也为石头镇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下一步,石头镇将以牛天咀村为原点,全面落实‘133制’,持续放大红白理事会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乡风文明从‘一村之美’向‘全镇之兴’延展,让‘和美’成为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底色。”石头镇党委书记任智锋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