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小审”志愿者向居民面对面讲解融救助政策 通讯员李文振摄        本报讯(记者 贺秋平 通讯员 李文振)近日,宜川县文化广场上一场形式新颖的“集市”吸引了众多居民。与寻常集市不同,这里“售卖”的不是商品,而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和政务服务。   
  这场以“政务服务惠民生 便民利企零距离”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由宜川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联合税务、公安、公积金等10余家驻政务大厅单位共同举办,将政务服务窗口直接“搬”到了群众家门口,实现与居民群众面对面沟通、零距离服务。   
  上午9时,活动刚一开始,各咨询台前便围满了前来咨询的群众。工作人员不仅热情递上《高频事项业务办理流程》《宜川县融救助政策宣传》《便民利企政策解读》等宣传手册,更针对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   
  “想开个小餐馆,但听说手续挺复杂,具体要办哪些一直不太清楚。今天顺路过来一问,全都弄明白了。”市民张鑫鑫在市场主体服务工作人员的详细讲解下,终于明确了食品经营许可证的申办流程。他还现场关注了“宜川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微信公众号,“以后遇到不清楚的,先看看手机,心里就有底了。这样的服务真贴心。”张鑫鑫满意地说。   
  在广场一侧,循环播放宣传片的大屏幕前同样聚集了不少群众。生动有趣的《“宜小审”带您进大厅》系列视频,让市民对政务服务大厅的布局和功能一目了然;《全程电子化企业开办流程》等实操演示,则为有志创业者提供了清晰指引。“视频讲解很直观,让我对线上办理企业登记信心大增。这种宣传方式很接地气,特别适合我们年轻人。”刚从外地返乡、准备创业的青年王伟观看后感慨道。   
  在各个单位的“摊位”前,业务骨干们化身“摊主”,热情接待每一位来访群众。宜川联社的曹蓉正细致讲解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申请政策;公安局窗口的王静哲则为一对年轻夫妇捋清了新生儿落户所需的全部材料和步骤;公积金、企业养老、医疗慢特病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窗口前,咨询者络绎不绝。这种“摆摊设点”、一对一精准解惑的方式,打破了政务大厅的物理隔阂,让政策咨询变得更接地气、更具人气。   
  除了咨询答疑,活动现场还设置了政务服务满意度调查和意见征询环节,邀请群众填写《政务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和《政务服务意见征询表》,真诚倾听民声、汇集民智。“这些来自一线原汁原味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梳理、汇总分析,形成问题整改清单,作为下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能的重要依据。”宜川县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副主任王鑫说。   
  据了解,本次活动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接待群众咨询400余人次,收集有效调查问卷60余份,征集意见建议20余条。     
 服务者说
  我们举办此次活动,旨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切实解决群众对办事流程不熟悉、对惠企利民政策理解不透彻的痛点难点。通过这种零距离、面对面的沟通,我们不仅有效宣传了政策,更听到了真话,摸清了实情,为后续持续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宜川县行政审批服务保障中心七级职员 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