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6日
办结企业诉求233件 兑现奖补资金2.6亿元
我市多措并举激活民营经济新动能
  本报讯(记者 郝栋)记者近日从市工信局了解到:前三季度,我市以高位推进、政策赋能、纾困解难、梯度培育、环境优化五大举措为抓手,不断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全市民营经济总体呈现出健康有序、逐步提升、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制定出台了《延安市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实施方案》,以更多更加务实的举措为企业提供服务保障。1-9月,全市民营经营主体净增0.25万户,累计25.31万户;民营企业净增0.13万户,累计6.04万户;民营工业企业净增52户,累计2687户;新增“五上”民营企业286户,净增166户,累计1959户,增长9.3%,完成省上新增任务的119%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8户,净增48户,累计457户,增长11.7%,净增户数排全省第三。
  全市争取省级专项资金5500万元,对认定类和工业稳增长资金实行“免申即享”“直达快享”,去年以来市财政兑现惠企资金903户企业1.84亿元,中省市累计奖补2.6亿元。新征集符合民营经济奖补政策项目60个,拟奖补资金3000万元左右。
  企业生产经营周“解难”机制成效显著,市级累计召开会议81次,办结企业诉求233件。“三包一联”活动覆盖457家规上工业企业,督促县区兑现惠企资金2605万元;政银企对接为54户企业落实融资7.01亿元;引导31个民营工业企业设备更新项目投资入统,新增民间投资2.9亿元。
  积极争取省市规上、五上企业培育奖励资金5297万元。66户企业申报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6户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2户企业申报国家级“小巨人”,9户企业纳入省级上市后备库。74户民营企业完成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6户民营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19户民营企业纳入省级绿色制造名单培育库。
  全市逐步构建“规范检查”机制,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等举措优化发展环境,“陕企通”完成企业注册10.5万户,综合排名全省第三。一系列扎实举措,正推动延安民营经济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