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6日
审批服务提质效 红色帮办暖民心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213+N”机制答好“10+2+1”民生考卷
    ● “张思德为民服务队”为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    通讯员 闫晨旭 摄

  记者 高乐

本栏目与延安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合办

  开栏语
  机关党建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支柱,肩负着特殊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市直机关位居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方阵”,身系“枢纽核心”,其党建工作的质量,直接决定政策落地的成效,关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当前,高质量发展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实践证明,高质量发展必须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只有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才能为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机关党建提质增效,从即日起,延安市委直属机关工委与本报联合开办“高质量机关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专栏,将系统宣传市直机关各部门单位在强化政治建设、夯实组织基础、锻造过硬队伍、深化正风肃纪、服务发展大局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与典型经验,集中展示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互促共进的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旨在树立标杆、交流互鉴,凝聚思想共识,激发奋进力量,引导全市各级机关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更高标准“走在前、作表率”,以机关党建新气象护航发展新征程,为谱写延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更加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

  “原本以为新公司开办要跑好几趟,没想到在红色帮办员的协助下,两小时就拿到了营业执照和免费印章,延安的审批速度太给力了!”延安指南针托管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马建军的感慨,正是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高质量机关党建为引领,推动党建与审批服务双融双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激发市场活力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该局紧扣我市“10条重点产业链、2大特色产业、1个创新保障体系”发展布局,始终把机关党建贯穿工作全局、摆在优先位置,锚定“高质量机关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目标,以“党建红”激活“服务蓝”,全面推行“213+N”工作机制——落地“两项协同机制”、筑牢“一项立法保障”、深化“三项便民举措”、创新“ N项赋能模式”,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审批提速、服务提效、发展提能的实践优势,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融入每一次咨询、每一项审批、每一次服务,着力推进全链条优化审批、全过程公正监管、全周期提升服务,构建起高效便捷、温暖贴心的政务服务新生态,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两项机制”织密协同网
  审批全程透明可控

  “从申请到领证的每一步进度,手机上都能实时看到,心里特别踏实。”如今,这已成为企业对延安审批服务的普遍感受。这份信任,源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制度创新,持续完善“两项机制”协同运行。
  该局通过建立“行政审批效能周推进”机制,对受理事项实行日监测、周调度、月汇报的全周期管理,以《审批信息》通报进度,确保每件事项依法高效办结。同时,依托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推行“审批动态同步告知”制度,从受理到准予许可的每一个环节实时同步给企业,彻底打破过去行政审批和企业之间的信息壁垒。
  双重机制的联动运行,让审批流程从“幕后”走向“台前”,实现阳光透明、全程可控。在企业开办服务专区,某企业办事人员邢丽萍亲身体验“1502”极速服务——1套材料、5种办理模式、0费用印章、最快2小时办结,不到半天就拿到执照和公章。为此,她特意送来锦旗,称赞这份“加速度与温度并存”的服务。
   “一项立法”筑牢法治基
  改革发展行稳致远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坚持以党建引领法治建设,以立法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延安市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规定》立法工作,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等多维度规范中介服务秩序,为审批提速筑牢法治屏障。
  法治建设不止于“立规”,更在于“践行”。该局围绕申请资料、审批程序等关键要素开展严格法制审核,出具审核意见书138份,提出改进建议25条;组织2次行政许可案卷评查,覆盖140份案卷并评选14份优秀案卷,以专业审核倒逼服务提质。2024年,《狠抓“六个强化”提升行政审批质效》经验材料入选省委依法治省办工作简报,标志着我市审批法治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此外,该局还通过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在政务服务中心增设执法监督工作站,推动审批与司法协同发力,让法治成为延安营商环境最坚实的“底气”。
  “三项举措”延伸服务链
  便民利企精准高效

  “就跟自家孩子一样。”视障老人王金龙在帮办员王雪妮的搀扶引导下顺利办结退休手续,感动不已。这温暖一幕的背后,是“红色帮办500项”工作机制的生动实践。
  该局精准梳理551个驻厅高频事项,组建150人规模的“张思德为民服务队”,创新推行“主动导办+全程帮办+跟踪督办”服务模式,针对企业项目提供“专业帮”、特殊群体开展“上门帮”等5类定制化服务,至今已提供帮办代办服务超1000次。“群众不会填网上信息,我们就手把手教;不清楚要带什么资料,我们就一次性说透,就是要让大家少跑路、一次办成事。”帮办员王雪妮说。
  为破解“上班没空办、下班没人办”的痛点,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印发《预约延时服务工作方案》,梳理18项服务事项,设立2个登记窗口,公布0911-2162762预约电话,在工作日中午及双休日、节假日开放服务,今年已累计开展延时服务千余次。同时,2项省级、4项市级政务服务标准的编制完成,126个大项、332个小项办事指南的梳理公布,以及向高新区下放31项事项的举措,让服务标准化、基层效能提升落到实处。
   “ N项模式”多维赋新能
  政务生态持续优化

  在洛川县政务服务中心,火锅店老板王小刚通过“证照联办”专窗,同步办完营业执照与食品经营许可变更,实现“一次办好”。他感慨道:“流程简便省心,让我们经营更有底气。”
  这些便利的背后,是市行政审批服务局以党建聚力“N项模式”,多维赋能政务服务的创新实践。目前,12个高频事项已纳入“证照联办”范围,我市“开办企业”指标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位列第三。
  重点项目审批同样跑出“加速度”。该局通过“书记办项目、支部+项目”机制,230个市级新建重点项目实现“一项目一清单、一项目一专班”,依托升级后的项目审批管理3.0版系统、延安市图审在线审查系统,实现进度实时追踪。“拿地即开工”“开工许可一次办”等举措落地见效,使“建筑许可办理”指标在2024年全省评价中排名第五。
  值得一提的是,该局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专门受理解决群众和企业办事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成为服务“兜底”保障。224件疑难诉求全部化解,办结率与群众满意度均达100%。
  “我们将持续以党建为引领,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核心,不断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办事材料,打造有速度、有温度、有力度的政务服务,切实增强群众和企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丁军表示。
  从最快两小时办结的企业开办,到全程帮办的民生服务;从立法护航的制度保障,到数字赋能的效率革命,市行政审批服务局正以高质量机关党建推动审批服务高质量发展,为延安“10+2+1”产业体系建设注入强劲动力,让优质政务服务成为延安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