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7日
寻找生活的诗意
——序雷恩升散文集《有羊的日子》
  崔炜
  认识雷恩升很久了,好像是缘于某个文学活动。那时,他是语文老师,还担任中学副校长,头发稀疏,走路带风,一笑便露出虎牙;言谈举止既有为师者的严谨,又带着一些冷傲。后来相互逐渐熟悉,每逢大一点的文学活动,发愁去哪里借用场所,他就如及时雨一样出现,把活动放在他们学校的大礼堂举行,还吸引了不少爱好文学的师生前来互动,气氛热烈,掌声迭起。
  雷恩升对文学的痴迷,就像“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那般心怀浓情,无论生活的风雨多么凄迷,庸俗的日子多么烦忧,坚定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所爱,迈动着双脚不停地追逐。他的写作比较宽泛,在各级报刊发表了不少文学作品,有诗歌,有小说,但大部分作品是散文,他当属于散文作家,近些年写得比较顺手,作品的亲和力也强。
  由于年长雷恩升十岁,他总以老大哥相称,我虽然吃得盐多,生活阅历却没有他丰富。他熟悉北洛河的民俗风情,对婚丧嫁娶、年关节令、农桑六畜、民歌俚语的枝节,还能随口娓娓道来,吸引大家静言聆听。无疑,这是他文学创作的优势,也是他写作上自然呈现的格调。生活积累决定了一个作家能够走多远、走多高、走多久,巧妇还难为无米之炊呢,何况更为复杂的文学创作。没有生活的米,再会操控修饰文字,也定然烹不出香甜的味道。
  《有羊的日子》收录了不少抒写乡村生活的作品,朴实淳厚,趣味盎然。关于羊的许多细节,独特又新颖,比如他和哥哥能区分自家羊的差异,给不同的羊冠名,简单明了,格外生动:“大花四面、小花四面、焦四面、高角髅、包角髅、大扁角、大拧角、抱耳子、绒脸蛋子、白腰缠、单白蹄、双白蹄、四白蹄……”观察细微,善于识别,不可思议。他写羊跑青,用凝练字句,讲述了不可虚构的亲历:“春回大地,草木萌发,吃了一冬干草的羊,嗅到了青草味,一到草场便疯跑疯窜,刚才还在阳洼吃草,转眼间怎么飞奔到了背洼,迫使拦羊人到处挡羊。这时候,拦羊铲子抡得再快,喊破嗓子,都不管用。”这些语言带着乡土气息,把我拉回到过去岁月,一种久别的温暖浮上心来。人生的美好都在青年之前,不谙世事艰辛,心底无忧无虑,对生活的认知仅限于单纯的校园生活。
  雷恩升写到了叫魂。家乡这种“ 巫术”通常在深夜进行,一般人看不到抬起神楼的叫魂情景。他细腻地写了严肃的叫魂过程,当事人也会忽然彻悟,变得豁达自嘲:“六奶奶有病了,抽签算卦后说要叫魂。六奶奶的女儿论辈分是我的姑姑,她有点口吃还有点咬舌,叫魂时小叔叫一声:妈——回来。姑姑应道:归、归、归来了——。六奶奶听到的是‘鬼来了’,没有好声气地厉声喝道:‘快不要叫了,把鬼都叫回来了,还给我叫个什么魂?’惹得在场人哈哈大笑。”读到此,我忍俊不禁,直把泪水笑出来。然而,又是一阵心酸,那是无奈又悲苦的年代,缺医少药,地域偏僻,谋求温饱的压力格外沉重,犹如困厄于封闭的茧壳,不依靠精神的力量活着,还有什么好的办法呢。
  雷恩升的散文作品贴近乡村生活,真实地记叙了一些人和事,有许多的痛楚无法直接言说,只有经历过世事炎凉和命运多舛,才会从文字里拨响共情的弦。生活的真相并不是岁月静好,更多的是躲不开的伤痛,在保持善良的同时从容应对,去珍惜身边出现的友善和微笑。读过《叫魂》《驮水》《贺寿》《陕北娶媳妇》《怀念外婆》等篇章,我陷入了解不开的思索,人该怎么活着才算对得起自己?生命的意义和花鸟鱼虫有多少区别?来到这个世界就是为了勤奋地受苦吗?所以,在疑惑中阅读,在阅读中清醒,在清醒中分析,似乎没有答案。
  人与人之间的深浅、品质起了决定性作用,和雷恩升及其他几位知己的厚谊,也都是建立在人品之上的,彼此率真,爽朗不藏。前年,县人才办遴选挂牌的崔子美文学艺术工作室开始运行,以培养本土人才为方向,兼有作协和沙龙的功能,大家兴致盎然,积极参与活动。每次,雷恩升都会笑盈盈地开上私家车尽义务。面对没有活动经费的窘境,靠着热情和喜爱,结伴下乡采风,积极撰写同题,也曾风生水起。经过密切接触,我发现雷恩升大巧若拙、才情不露,遂称呼他为师傅或雷老师,他撇嘴,谦虚地说:“我是拦羊娃娃穿皮袄,看起来能行。”
  朋友情深,酒局接连,没他不热闹,有他才红火。他摇骰子“拔牙”,屡战屡胜,碾压众人,会止不住地豪放大笑。然而,他酒量忽高忽低,不胜酒力时开口清唱:“交朋友呀要交拦羊的哥,锁牛牛那个麻奶奶摘给我……”他会唱很多原汁原味的民歌,《白布衫衫》《一搭搭里》《风吹桃花红》是酒桌上的必唱曲目。另有高世宏圆润饱满的吟唱,以及肖志远的引吭高歌,相聚的氛围一浪一浪地掀到高潮,人生尽欢,开心畅饮,这是我日常快乐的时刻,人生能有多少如此美好的欢聚呢?
  现在翻看雷恩升的文稿,我抑制不住内心喜悦,不久这部《有羊的日子》印刷出版,将会给锦绣的文学之苑再植一棵美丽花树。
  和文朋诗友结为团队,知心相待,互勉跋涉,看着他们进步成长并取得成就,我心底非常欣慰,这都是文学的魅力所在,也是人生相逢的机缘,更是他们才华横溢的必然结果。应诺雷恩升序文很久,夏天忙于拍摄教育专题片,夜以继日,心不得闲。入秋奔往西安,带妻子在病房忙碌,所愿顺利。
  此刻,面对生日蛋糕上点亮的彩色烛火,心生感动之外,默默许愿:愿我的亲人和朋友平安吉祥,愿文学之花能够自由盛开,愿在未来岁月里继续用文学明媚自己,愿能写出精彩文字飨谢读者朋友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