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苹果成熟的时节,在连日绵绵秋雨刚放晴的那天,我迫不及待地迎着太阳从高空倾泻而下的万丈光芒,拂去一身霉湿,兴致勃勃地去宝塔区姚店镇柏林湾、柳林镇秋树塔看山地苹果。
早上八点半从延安新区出发,我一边望着行政中心醒目的“延安苹果 中国果礼”的广告牌,一边思量着这场连阴雨会对苹果卸袋、着色以及果面有什么影响。很快车子就驶入了210国道,随着车窗外山丘、楼房、树木飞驰地向后掠去,我更迫切地想了解当下山地苹果的品种、管理水平和果园综合配套。也不时低头用抖动的指尖刷手机屏,兴冲冲地从掌中苹果期货市场上了解今年的价格。
当车子从宽阔而厂房林立的延河川向东北拐入静谧而狭长的五羊川,我打开车窗极目望去,中间川道上连绵不绝的是叶子半黄半绿的玉米和涨红了脸的高粱,两侧山上则是一块块红绿相间的老苹果园与黄绿相间的富硒谷地交错分布,农人们挥汗如雨与时间赛跑,在果园里卸灰色的外袋或红色的内袋。望着这些老果园,思绪将我带回到25年前。当时,组织选调我在延安南部塬区一个叫洞咀村的地方工作,根据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的资源禀赋,发动群众在最好的耕地五十亩坪启动春栽苹果。口唇干裂、两眼血丝、双手血泡的我,组织不太情愿的乡亲们,在往年的麦田里整地打线大挖宽一米、深一米通壕,厚积底肥、改良土壤,逐地块栽植红富士苹果。进入乡镇班子后,我带领片上十几名干部人手一把剪刀、一把锯条,按照“一年定干,二年重剪,三年拉枝,四年成形挂果,五年丰产”的要求,手把手给乡亲们推广“ 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四大关键技术;通过“示范引导+行政推动”硬将洞咀村所在的南梁片四个行政村苹果发展到2000多亩。为了突破“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交通瓶颈,我自捐3个月工资带领4个行政村、2000多口人,自力更生、以工代赈柏油硬化了7.8公里南梁路,通车当年苹果每斤比往年多卖2角钱。但我也常常为旱塬缺水而犯愁,多次呆坐在塬畔,幻想能有一天一次性投资太阳能发电,低成本引水上塬灌溉果园,并永远结束塬上人家喝窖水的历史,还有更多的无奈:如病灾、冻灾、雹灾… …
车子一阵七拐八绕的颠簸,将我从往事中惊回眼前,已经进入柏林湾境内,在钟支书的精准导引下,车子稳当当地行进了三道三级盘山公路就来到了果园。从公路到每块果园的生产路均用抓地感十分强的红砖立铺的,每一块果园都由白色的防雹网覆盖着,每一株果树都有立架和水肥滴灌,这是来时没有想到的山地苹果综合配套。伴着中午的秋阳,我走进山顶最大的一块果园,辛勤的果农己在雨天就把内外果袋全部卸了,红彤彤的苹果娇滴滴地挂满枝头。我立马恍然大悟,此果园非我那二十几年前的果园,是升级换代后的果园。该果园是矮化密植园,4×1.5米株距更利于机械化作业,一亩地可栽111棵树,综合配套了立架、水肥一体化等,可以“一年栽树,二年挂果,三年丰产”,亩产也在8000斤左右。钟支书随手摘了一颗苹果让我品尝,那味道不同于红富士的甜沁人心脾,问钟支书后才知这是秦脆,今年订价每斤8元左右,怪不得我品尝苹果时,从果园深处不友好地飞来两只蜜蜂徘徊在我的脸颊旁嗡嗡作响,不知是来抢着采蜜,还是“警告”我这苹果质优价高货缺,你少吃点为好!
柏林湾参观后接近晌午,车子根据北斗导航沿着过境公路向秋树塔马不停蹄地驶去。好一个秋树塔,真的名副其实。车子在近乎四五十度坡的硬化生产路上吃力地行驶着。从山腰到山顶,每一块果园上的白色防雹网随风摇曳,宛如山间飘动的白云。走过山路十八弯,登到秋树塔山顶。极目远望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周围山上大约有一两万亩矮化密植果园。一块块都是新修的高标准宽幅梯田,比过去窄条梯田或坡地上苹果立地条件好多了。山路上不时穿梭着三轮车和小汽车,勤劳的乡亲们已把大多数果袋卸了,蹲在树下铺反光膜以确保每个苹果着色均称。在下午三四点秋阳的照射下,秋树塔和周围山上,有的果园红彤彤一片,有的果园金灿灿一片,有的果园青盈盈一片,犹如彩云在山间飞舞。柳林镇果业站的同志自豪地介绍道,那红的是秦脆苹果,那黄的是维纳斯金苹果,那青的是瑞雪苹果,延安苹果已实现了从红色到彩色的跨越,果实更赏心悦目。在山顶我惊讶地发现了一个太阳能抽水站,这圆了我二十几年前的梦。是啊!利用太阳能发电将沟里的水抽到山顶,远处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几十个直径有十五六米的银色贮水池,储存着抽上来的水,并源源不断地将水肥通过管道输送到每棵苹果树的根部。在山顶我又做了一个梦,仿佛看到几年后,山路上再没有三轮车了,山上山下运苹果及物资、打农药用的是无人机,锄草、摘苹果用的是机器人… …
延安苹果在变,不仅仅在柏林湾、秋树塔,全市从南到北约335万亩果园,秋天升腾不再是红云一片而是彩云朵朵。愿在机械化、智能化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下,延安苹果更加向新向绿向特向精向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