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0日
地流转 有活干 收入涨
——沙渠村高粱映红好光景
  通讯员 陈光斌 梁文倩 石松娇
  金秋时节,志丹县旦八镇沙渠村的450亩高粱迎来了收获季。放眼望去,连片的高粱如火似霞,饱满的穗粒压弯了枝头,映红了山野田间。
  收割现场,联合收割机正开足马力,在田间有序穿梭,一次性完成摘穗、脱粒、装车等多项作业。机械化收割不仅大幅提升了效率,也显著降低了人力成本,勾勒出一幅“机械化+产业化”的现代农耕图景。
  “针对前期干旱少雨的不利条件,我们采取了全覆盖地膜技术,有效保障了出苗率和成活率。”沙渠村党支部书记康志明介绍,“从翻地、覆膜、耕种、打药到最终的收割,我们全程依托村集体农机服务队进行机械化作业,旨在最大限度降低成本,实现村集体经济效益最大化。”
  据了解,这片高粱种植示范点是沙渠村推进撂荒地复垦、整合土地资源的一项具体成果。村委会通过集中流转外出务工农户的450亩土地,以每亩100元的价格签订3年流转合同,统一用于规模化高粱种植。此举每年可为村民带来土地流转费4.5万元,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25万元,同时吸纳了16名在村劳动力就近务工,预计可增加劳务收入约5万元。
  村民薛启财对此深有感触:“我家22亩地流转给了村集体,每亩有100元的流转费。我年纪大了,自己种地力不从心,现在还能在种植点打零工,家里家外都能增加些收入。”
  为确保种植效益与市场销路,沙渠村未雨绸缪,早在年初便组织人员外出考察,最终选定了具有耐旱、耐高温、生长周期短、产量稳定等特点的“晋杂22号”高粱品种。同时,村里与榆林佳县丰庆农副产品购销有限公司签订了意向订单,约定按市场价收购,有效规避了销售风险。
  “预计今年高粱亩产可达600斤以上。”康志明算了一笔经济账,“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毛收入超过20万元。”
  沙渠村的探索远不止于此。近年来,该村积极盘活各类资源,走多元化发展之路,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目前已建成高标准苹果示范园55.87亩,改造嫁接李广杏10亩,组建社会化农机服务队一支,建成600千瓦光伏发电站一座,打造淡水养殖和休闲垂钓园一处,村集体繁殖驴养殖项目也正在加紧建设中。预计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将突破60万元大关。
  旦八镇农业农村服务站站长纪雅云说:“下一步,沙渠村将着力巩固现有村集体经济项目,持续在做优做强上下功夫,确保集体经济稳固增长。同时,积极引导和带动更多村民发展特色产业,实现增产增收,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