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0日
西沟河苹果丰收背后的秘诀——
树栽得“巧” 人管得“好”
记者 李欢 通讯员 袁妞 刘思齐
  秋日的陕北,天高云淡。延川县大禹街道西沟河行政村的层层梯田,在阳光下映衬得格外温暖,空气里都飘着一股清甜的果香。
  走进苹果园,眼前景象更显别致——不同于传统果园里果树的高大繁茂,这里的果树高度只有一人多高,枝干上却缀满了果实,果农们穿梭在整齐的树行间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这树栽得‘巧’,活儿就好干!”一位村民一边麻利地采摘苹果,一边笑着说,“以前摘苹果要爬上爬下,又累又危险,现在站着就能把活干了,一天能多摘好几筐哩。这树矮,好伺候!”在他身旁的塑料筐里,苹果个个红得透亮。
  这丰收的好光景,背后有啥“秘密武器”?
  苹果产业大户郝建新是明白人。“这里的果树采用的是矮化密植新技术,树虽然长得不高,但能量可不小,产量和效益比老品种高出一大截呢!”他顺手从枝头摘下一个苹果,在手里掂了掂,“你看,因为通风好、光照足,这苹果全身都能晒到太阳,所以着色特别均匀,全身都红得透亮,糖分也攒得足,口感没的说!”
  在果园边缘的空地上,临时搭建的分拣点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只见这里集中放置着刚从枝头采摘的苹果,工人们围坐在果筐旁,根据果径、色泽、表面光洁度进行严格筛选。
  丰收的喜悦背后,其实也曾有过担忧。郝建新坦言,前段时间的连续阴雨让他好几个晚上没睡好觉,“我就怕光照不够,影响苹果的上色和甜度,那这一年的辛苦可就要打折扣了。”好在天气放晴后,并没有影响苹果的品质。如今,望着满园果实,他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咱们这儿的苹果,是能经得住考验的!”郝建新介绍,自己的果园里还有400多亩富士和100多亩风味独特的维纳斯黄金正值最佳品鉴期。他热情地向全国各地的客商发出邀请:“欢迎大家亲自来果园看一看,尝一尝,保证满意!”
  好收成如何变成好收入,那还得管得“好”。据了解,为了确保产业健康发展,村里探索并推行了“1+3”的管理模式,“1”就是由一名包村领导和一名包村干部组成核心,负责统筹协调,解决从生产到销售各个环节遇到的实际困难,“3”就是整合产业大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技术人员三股力量,共同负责具体的田间管理、技术推广和市场对接。
  西沟河行政村包村干部拓刚的身影经常出现在果园和分拣点,他一边查看苹果的品质,一边协调着采收和运输进度。“这套模式就像给产业发展上了多重保险,形成了强大的合力。我们当前的工作重心就是‘双管齐下’。”拓刚说,一方面积极动员、组织果农适时采摘,确保苹果在风味最佳时下树。另一方面,他们也在主动出击,多方联系和对接外地果商,搭建购销桥梁,全力以赴确保优质苹果能卖得出、卖得好,让乡亲们的付出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