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0日
毛主席在富县
    主持人宁滢:本期嘉宾张选民,富县人,生于1953年,中共党员,富县纪委退休干部。退休后,先后在富县老促会、关工委、老体协、慈善协会做社会服务工作,现担任富县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曾参与编著《鄜州揽胜》,执笔编著《直罗镇战役》等。
    ● 嘉宾张选民

  宁滢:请您给我们讲讲毛主席在鄜县(今富县)领导中国革命、指挥直罗镇战役的历史细节与重要意义。
  张选民:举世闻名的直罗镇战役是在毛主席亲自部署、亲临指挥下取得伟大胜利的,还被称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奠基礼”。今年恰逢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胜利90周年暨直罗镇战役胜利90周年,回顾讲述90年前毛主席在鄜县领导中国革命、指挥直罗镇战役的26个日日夜夜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中的故事,对于“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弘扬延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大战略任务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为此,我曾编著《直罗镇战役》一书,按照毛主席在鄜县26天革命斗争实践活动的足迹,一线穿珠地编写为6段故事,以飨读者。
  宁滢:毛主席在富县,您准备从哪个故事开始讲?
  张选民:1935年11月11日,毛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中央军委及红一方面军司令部人员,来到鄜县西北部的北道德塬,进驻东村。当天下午,在福严院宝塔下的旷野平地上,举行了万余军民参加的“会师誓师大会”。大会正式宣布毛泽东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通令》和红一方面军恢复组建的《命令》,彭德怀司令员和地方党政军代表发言表态,决心保卫陕北苏区和党中央!东村就此成为直罗镇战役的指挥中心。
  众所周知,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而甘泉下寺湾会议后,毛主席名正言顺地成为中央军事工作的“一把手”。所以说,毛主席进驻东村,开启了军委主席的正式履新。
  宁滢:在东村,毛主席有哪些运筹帷幄的故事呢?
  张选民:大战在即,毛主席最为忙碌。他白天在军委机关所在的天主教堂工作,晚上借住老乡李洛山家的小土窑,土炕狭小,只能和衣蜷身休息。李洛山见主席身体虚弱,想用土鸡为他补身体,主席推辞不过,吩咐工作人员付了两块银元购买。村里人愈发觉得红军干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日,主席散步时与村民闲聊,有人问他官职大小,主席笑着说“我是个连长吆”,此后大家便亲切地称他“大个子连长”。群众哪里知道,这个人正在运筹大局,部署大战,夜以继日,殚精竭虑地做着改变中国前途命运的大事情。
  经过七昼夜辛苦工作,战役方案总体形成,两个军团兵力调度也基本到位。也就是说,直罗镇战役的大幕即将从东村开启。
  宁滢:“大个子连长”这个称呼太亲切了。那接下来毛主席是如何部署战役的?
  张选民:11月18日,毛主席赴张村驿镇子主持召开军委扩大会议,作战略方针报告,指出“大量消灭敌人、猛烈扩大苏区和红军是三位一体的任务”,明确“战略方针是攻势防御”,还对兵力部署、教育训练、地方工作等做了具体安排。
  分析敌情时,毛主席以《水浒传》林冲打洪教头的故事作比:“林冲先后退两步是为避其锋芒,握紧拳头击中要害,直罗镇战役正是这个道理。我们要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不备。”主席生动的比喻,严密的部署,使与会的红军指挥员和地方军政领导深切领会了毛泽东的战略战术思想,明确了战役的具体战斗任务,坚定了打一个大胜仗的决心和信心。
  会后,毛主席与周副主席、彭德怀司令员会同团以上干部,骑马赴直罗镇地区察看地形,实地排兵布阵。
  宁滢:用熟悉的故事讲战略,特别易懂,更显毛主席的智慧。那实地部署后,战役什么时候正式打响?
  张选民:11月20日,各路红军隐秘进入预设作战位置。毛主席率军委领导和司令部进驻直罗镇以东八里的杜家砭村,在北边的大梁山岭设立前沿指挥所,这里居高临下,可俯瞰整个战场,被百姓称为“毛主席的指挥所”。
  直罗镇位于葫芦河川中段,战场以镇子至杜家砭8华里川道为中心,延伸30多华里。红一军团埋伏于北边,红十五军团部署在南边,陈赓率领的干部团负责“截头扎口”,形成东西封锁、南北夹击的“口袋阵”,三个指挥所呈掎角之势呼应。
  敌一○九师在引诱下闯入直罗镇,师长牛元峰发电报捷邀功,却不知已陷入重围。毛主席得知“牛已进袋”,立即下达作战命令。
  11月21日拂晓,天降小雪,红军战士冒着严寒待命。战斗打响后,毛主席伫立在杜梨树下注视战局,反复强调“要的是歼灭战!”他给陈赓写纸条命令:“立即向敌六二六团团部发起攻击,务必歼灭之,四周两个连协助,注意联络。”对林彪派来的参谋更是斩钉截铁:“告诉林军团长,我要歼灭战,不要击溃战!”
  在毛主席指挥下,各指挥所配合紧密,6小时激战过后,主战场敌军大部被歼。牛元峰带500残敌逃进寨子顽抗,红军将其围困。24日拂晓,残敌逃至野狐子沟,被红军歼灭,牛元峰丧命。增援的敌六一七团也被红一军团歼灭,敌五十七军余部西逃。毛主席指示释放俘虏军官,传递停战抗日的意愿,因与敌一○六师谈判无果,令部队撤回。
  25日,红军主力向东寻歼敌一一七师,该敌惧怕被歼,退缩回鄜县县城。至此,国民党军的第三次“围剿”被打破,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
  宁滢:战役胜利后,毛主席在当地还做了哪些重要工作?
  张选民:21日起,毛主席移驻宽坪村,直至26日,昼夜推进四项工作:一是指挥围攻残敌、追歼逃兵、阻击援敌,确保战役扫尾;二是通报战役情况,统计战果,接见军队领导人,谈及红二十五军“肃反”问题;三是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主席名义发表谈话,批驳蒋介石的对外方针,揭露其卖国行径,表明共产党的抗日决心;四是推进统战工作,25日、26日连续电令释放东北军军官,与敌一○六师师长沈克交涉,强调“用积极诚恳的方法争取其反日反蒋”,因沈克犹豫,遂令部队撤回。26日,毛主席还致信董英斌,提议商洽合作,并计划部队休整后召开祝捷会与军委会。
  宁滢:宽坪村的5天里,毛主席做了这么多关键工作,尤其是开启统战工作,太有远见了。之后毛主席还做了哪些安排?
  张选民:11月27日,毛主席返回东村,继续工作10天,一面总结战役意义,一面拓展统战工作,为革命新局面奠基。
  11月28日,毛主席与朱德联名发布《抗日救国宣言》,宣示组成统一战线抗日救国的立场。11月30日,在东村天主教堂召开营以上干部大会,毛主席作《直罗战役同目前的形势与任务》报告,精辟指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直罗镇一仗,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的第三次‘围剿’,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同月,毛主席与彭德怀等9人联名发布《告围攻陕甘苏区的各部队官长与士兵书》,明确表示“愿与任何抗日部队订立协定,组成抗日联军,不论此前是否打过红军,一律欢迎联合抗日”。
  12月5日,毛主席一天内写两封信,委派汪峰转交杨虎城和杜斌丞,通过上层人物推进统战工作。后来的历史证明,这些努力有力促成了“西安事变”,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中国革命形势发生转折。
  1935年12月6日清晨,毛主席率部告别东村,13日抵达瓦窑堡开展新工作……
  90年前,毛主席在富县的26天里,高瞻远瞩、英明决策,在最艰难、最危急、最关键的时刻扭转乾坤,带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现在我们追昔抚今、继往开来,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打心底里高呼那两句写在北京新华门两边的标语口号: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万岁!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