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用宾,字宗尚,别号南岭,生于弘治十一年(1498)二月初一日,卒于隆庆元年(1567)三月初八日,享寿七十岁。王用宾祖籍三原,大约元末明初因避兵乱而落籍延安。始祖王常,永乐间(1403—1424)曾先后任通江、光化县令,至用宾已历六世。他业儒无成,乃弃文从商。
当时延绥为边防重镇,驻军云集,军垦民屯人口稠密,军需与民用物资需求量巨大。王用宾审时度势,抓住商机,“西游秦陇,东涉淮阳,逾湘湖,越汾晋,厉泾原,迈巴蜀,翱翔于吴越之间,往来于金陵之域。”货通南北,遂成一方巨富,堪为秦贾晋商之先河。从业五十余年,“百货心厉,万苦备尝,初心未尝少倦。”王用宾做生意以诚信为本,童叟无欺,分毫不差,“衰剂伸缩,能低昂量析,锱铢不爽,大出时辈”。乃商贾中之佼佼者,有儒商之誉,故而商旅足迹遍历陕甘、江淮、晋冀、巴蜀、南京等大半个中国,为保障延绥军需民生,沟通南北物资交流,发展地方经济作出了突出贡献。
富裕起来的王用宾热心乡梓教育事业,出资开设书馆,延请名师任教,广纳本邑学童,对师生免费供给膳食,“若诵为弟子员,若访若评俱领乡荐,皆其力也,一时乡俗之士咸爱羡之。”在其赞助下,不少学子考中秀才(弟子员)、举人(乡荐),成为有用之才。他“德行著闻,为乡里所敬服”。时任延安知府介石“高其年荣,以寿官宾食乡饮”,荐选其为寿官,享受乡饮宾客的殊荣。隆庆元年(1567)三月初八日,王用宾无疾而终,翰林院庶吉士、都察院右副都御使、总督南京粮储杨宗气为其撰写墓志铭,称赞他“抚孰贻尔良,天赋其全。孰裨尔寿,天厚其年。”兵部职方司郎中、擢任潞安府知府杨吉为墓志铭书丹,浙江提刑按察副使、擢任兵部尚书杨兆为其篆盖。三人皆进士及第,为延安高官名宦,足显王用宾之荣贵。
(选自延安地方志丛书、段双印主编的《延安古代历史人物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