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2日
向“新”向“好”攀高地
——我市民营经济活力迸发、稳健前行
  记者 郝栋 王凯
  宝塔山巍然矗立,延河水奔腾向前。在延安这片充满红色底蕴的土地上,民营企业正迎来蓬勃发展的新契机。“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全市民营企业鼓足干劲,乘势而上,民营经济呈现量质齐升的良好态势,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
  稳增长促就业 民营经济活力涌
  民营企业作为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延安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全市民营经济工作总体呈现出“承压前行、健康发展、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为全市贡献了约30%的税收、3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并占据了90% 以上的企业数量。
  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市打出的一套精准有力的政策“组合拳”。从政策扶持、机制保障、金融支持到营商环境优化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积极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助力民营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浪潮中稳健前行,源源不断地为延安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走进位于延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延安嘉盛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延安嘉盛”),车间内各式各样的石油机械设备,正在铿锵的“工业鸣奏”中一一成型。
  “ 十四五”期间,延安嘉盛累计实现工业产值36.38亿元,上缴税金2亿元以上,带动就业400余人,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等称号。2024年9月,凭借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以及创新能力,延安嘉盛获批国家级专精特新“ 小巨人”,使我市在此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公司副总经理黄岩岗说:“这一殊荣的获批,离不开市工信部门的政策细致解读和程序高效指导。公司将积极发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引领示范作用,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2025年,企业持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截至9月底,已完成油套管产量10.98万吨,累计产值达5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智能化、绿色化转型进程,助力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黄岩岗说。
  我市通过梯度培育机制,持续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今年以来,已有66户企业申报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6户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其中延昌装备、守山机械2户企业正冲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认定。74户民营企业完成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自评估,6户民营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贯标。19户民营企业纳入省级绿色制造名单培育库,9户民营企业建立研发机构,16个新产品申报省新产品开发项目。
  强创新促转型 高新产业添动能
  科技创新,是延安突破传统路径、冲刺“十四五”产业目标的核心动力。在此驱动下,高新技术产业异军突起,成为延安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去年4月才落地延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科技产业园的延安信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延安信创科技”),已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今年1至9月,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全年增长了162% ,产量达到2万台左右,年产值计划达到1亿元。销售网络从原先的陕西、甘肃扩展到青海、新疆以及中亚地区,市场份额逐步增加。”延安信创科技产品技术部经理张万科介绍道。
  该公司目前已获得多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其自主研发的国产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样机已成功下线,接下来将升级生产线,实现新产品的“延安造”。基于延安红色基因成功注册了新品牌“红创”,并计划在音箱、耳机等电脑周边电子产品上进行推广。
  张万科表示,未来,延安信创科技将推动“攀升”和“红创”双品牌运营,扩大品牌影响力,继续致力于产品创新、市场拓展与客户服务提升,推动公司在更广阔的市场中稳步前行。
  一组数据印证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今年1至9月,全市民营经营主体净增0.25万户,累计25.31万户;民营企业净增0.13万户,累计6.04万户;民营工业企业净增52户,累计2687户;新增“五上”民营企业286户,净增166户,累计1959户,增长9.3%,完成省上下达新增任务的119% ;新增规上工业企业58户,净增48户,累计457户,增长11.7% ,净增户数排全省第三。
   优环境强保障 政策服务增效能
  2025年,我市制定出台了《延安市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实施方案》,精心编制《十五五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课题研究报告》,以更多务实举措为企业提供服务保障。截至目前,已编印发放《2025年中省市惠企政策包》5000余册,对认定类和工业稳增长资金实行“免申即享”“直达快享”,争取省市各项惠企奖补资金1.52亿元,新征集符合民营经济支持政策项目60个,预计奖补资金3000万元左右。
  在延安新材料产业园区内,生产车间全力以赴、厂区作业繁忙有序,机器声震耳、焊接花飞舞,工人们穿梭于设备之间,忙生产、赶订单、拓赛道、扩市场,铆足发展干劲。
  踏入园区奇点益方能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幅繁忙而有序的画面映入眼帘,工人们聚精会神地操控着设备,测试、生产……动作熟练而迅速。据了解,该公司创新性地将长寿命电芯、高效均衡的BMS、高性能多功能PCS、主动安全系统及热管理系统集成为单个标准化室外机柜,形成了一体化的智慧能量块eBlock,实现了储能系统由工程化向产品化的飞跃。
  公司车间技术负责人王凯朋介绍,园区提供的低成本空间大幅降低了公司的运营成本。而“一站式”审批,产业链对接及人才安居保障,为企业快速落地、全面投产、稳健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急企业所需,破企业所难,解企业所忧。为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延安创新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周“解难”机制,一题一议,逐题研究。2025年市级层面召开周“解难”会议39次,破解难题58件,为54户企业落实融资7.01亿元。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条例》,逐步构建“规范检查”机制,加快开辟民营项目审批、重大项目办税绿色通道,授予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金额占比80%以上,“陕企通”综合排名全省第三,全市民营经济工作总体呈现出“承压前行、健康发展、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市工信局局长刘炜表示,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健全奖补资金兑现机制,协同发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着力助企排忧解难,加强要素供给保障,引导企业开拓创新、做精产品、依法经营、服务社会,积极探索保障企业活力持续增长的有效路径,全力推动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宝塔山下,延河岸边,在奋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谱写延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路上,延安广大民营企业正发扬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展现出活力迸发、稳健前行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