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3日
摊贩安家 商户顺心 居民叫好
——吴起县“721”工作法让城市有秩序更有温度
  通讯员 徐志全 记者 方大燕
  夜幕降临,吴起县陈蒿湾夜市灯火璀璨,烤串的滋滋声、食客的欢笑声交织成最动人的城市夜曲。摊主胡生福麻利地铺好防油垫,用彩灯把摊位装点得格外亮眼。“以前摆摊像‘打游击’,天天担心被驱赶,现在有了固定摊位,环境好了,客人也越来越多,一个月能多赚好几千块!”这温暖的场景,正是吴起县城管局以“721”工作法赋能城市治理,让营商温度与民生福祉相融共生的生动写照。
  “70%靠服务”,把便利送到商户心坎上。在刘渠子餐饮街,经营了5年餐馆的王老板提起城管服务连连点赞:“以前装排烟管道,既怕不符合规定被处罚,又担心影响邻居。城管队员主动上门指导,帮我们设计管道走向,还联系专业机构检测,彻底解决了我的烦心事。”
  近年来,针对餐饮商户普遍关注的油烟排放、招牌设置等问题,吴起县城管局组建“送政策、送法规、送服务”专班。2025年累计走访商户120余家,发放宣传册3000余份,现场解决各类难题40余个。
  为破解杨青川口餐饮门店油烟扰民的多年顽疾,吴起县城管执法人员牵头组织周边小区居民、商户代表和社区工作人员召开协调会,最终确定“高空排放+净化处理”的解决方案,既让居民呼吸到清新空气,又最大限度减少商户经营损失。“现在小区空气前所未有的清新,再也不用关着窗户过日子了!”小区居民李阿姨的满意笑容,是对城管服务最有力的认可。
  “20%靠管理”,用精细守护经营秩序。清晨6点,石油小区门口的早市已热闹起来,卖新鲜蔬菜的王艳正忙着给顾客称菜:“以前早市乱糟糟的,摊位挤占人行道,现在城管划了固定区域,还派人维护秩序,买菜的舒心,我们卖菜的也安心。”
  近年来,吴起县城管局聚焦民生需求,实施流动摊贩“安家工程”,大力规范城区夜市管理,优化夜市设置,在不占用盲道、消防通道、城市绿地和不影响交通的情况下,因地制宜为流动摊贩找一个固定的“家”。截至目前,因地制宜规划13处夜市摊位、10处水果农副产品临时摊位、2处早市便民市场,184个临时摊位让流动摊贩彻底“安家”。
  与此同时,还推行“一街一策”“一点一策”的差异化管理模式,采取徒步执法与定点值守相结合、日常管理与错时执法相补充的方式,在早晚高峰提前守点引导,有效杜绝了“马路市场”反弹。针对水果店、电动车店占道经营的问题,执法人员约谈86户重点商户,通过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引导商户主动整改,如今的街道既整洁有序,又不失商业活力。网格化管理体系更让服务响应“不打烊”,执法队员分片包干,及时处理商户诉求,实现城市管理长效化。
  “10%靠执法”,让刚性约束更有温度。“真没想到首次轻微违法能免于处罚,以后一定严格遵守规定!”今年3月,吴起县老城区一家服装店因使用高音喇叭促销扰民,执法人员巡查发现后,并未直接处罚,而是耐心宣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指导店主立即整改。依据“首违不罚”清单,该店铺因首次违法、及时改正且未造成严重后果,最终不予处罚。
  这种“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柔性执法,让越来越多商户自觉规范经营。但对于屡教不改、影响恶劣的违法行为,城管部门绝不手软。
  今年以来,吴起县依法拆除住宅小区私搭乱建,查处中高考期间夜间施工扰民行为,以严格执法维护城市秩序。“执法不是目的,而是要守住规矩、保障大家的利益。”吴起县城管局执法队员张卫的话,道出了柔性执法与刚性约束的辩证统一。
  从“突击整治”到“常态服务”,从“末端执法”到“源头治理”,吴起县城管局用“721”工作法将服务、管理与执法有机融合,既守住了城市的“面子”,又护住了商户的“钱袋子”,让每一位经营者都能感受到城市的包容与善意,让吴起这座城市在文明有序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如今的吴起,早市热闹不杂乱,夜市繁华又有序。吴起县城管局局长齐耀儒说:“城市管理不是简单的‘管与罚’,而是用服务赢得理解,用管理规范秩序,用执法守住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