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员过“集体政治生日” 通讯员 罗文博 摄 通讯员 王宁 罗文博
近年来,富县茶坊街道党工委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积极探索“支部带头、强村带动、多元发展”的新路径,通过盘活资源、自主经营、入股分红等多种模式,推动村级集体经济从“单打独斗”的“独角戏”变为“抱团发展”的“大合唱”,一幅强村先行、弱村跟进、整体跃升的乡村振兴图景在茶坊大地上生动铺展。
统筹谋划“搭骨架”
筑牢发展“桥头堡” 茶坊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重中之重,科学谋划、精准施策,筑牢发展“桥头堡”。
紧跟县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该街道持续推行“集体经济强村带弱村”发展模式,将目标任务细化为“路线图”“时间表”,层层压实责任。通过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现场协调推进,统筹整合政策、资源、资金等关键要素,引导各村打破地域界限和思维局限,为集体经济发展把舵定向、保驾护航。
如今,茶坊街道的集体经济发展思路清、路径明、合力强、步子稳,每个村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致富密码”。
支部化身“领头雁” 多元路径“注活水”在茶坊街道,各村党支部化身“领头雁”,带着群众在增收路上“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袁家村盘活闲置厂房,每年10万元租金稳稳落袋;马坊村出租闲置砖厂,预计年增收36.7万元,“沉睡资产”变身“生金宝库”;洛阳村念好“ 土地经”,通过土地入股分红、自营种植双轮驱动,让田埂上长出“致富苗”;黄甫店、罗家塔村瞄准特色种植养殖,绿油油的蔬菜、肥嘟嘟的畜禽成了“抢手货”;还有村集体入股停车场、梅花鹿养殖场等优质项目,获取稳定收益。
在街道党工委的悉心指导下,各村党支部立足资源禀赋,切实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心骨”。通过大力盘活闲置资源资产、开展集体自主经营、深化村企合作与入股分红等多元路径,有效拓宽收入来源,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激活增收“一池水”。同时,扎实做好机动地发包等基础工作,守牢集体经济收入底线。
从“靠天吃饭”到“多元创收”,从“单一经营”到“多点开花”,茶坊街道用“多条腿走路”撑起了村级集体经济的“腰杆子”,实现了“村村有项目、年年有增收”的生动格局。
联村带农“结硕果”
绘就共富“新图景” “ 发展集体经济,说到底是为了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茶坊街道党工委始终锚定这一目标,将带动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建立并完善“保底收益+按股分红+劳务收入”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
在这一机制的有力加持下,村集体通过资源租赁、资金入股获得收益,鼓起了“钱袋子”。农户则通过土地流转、入园务工、参与经营等方式,拓宽了增收渠道。各村积极吸纳脱贫劳动力、留守群体就近务工,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
如今,村级组织服务群众的底气更足了,民生实事办得有声有色;群众的笑脸更多了,“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幸福旋律在茶坊街道的每个角落回荡。
这份发展成果只是起点,茶坊街道的乡村振兴之路仍在向前延伸。该街道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力争集体经济突破年度目标,持续在资源整合、产业升级、品牌打造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 强村带弱村”机制,完善利益联结,走出一条具有茶坊特色的党建引领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