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丰收时节,志丹县23.7万亩挂果果园里,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预计该县今年苹果产量可达27.8万吨,产值有望突破18亿元。连日来,记者深入志丹县田间地头,实地探访这颗助农增收的“金苹果”,如何映红乡亲们的致富路。
丰收季 采收忙
志丹县旦八镇墩湾村果农贾丕红的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如“红玛瑙”挂满树梢。村民们正熟练地采摘、传递、装筐,井然有序地忙碌着。
“这几天休假来帮忙摘苹果,车接车送还管饭。一天160元工资,挺好的。”墩湾村村民韩树林边摘苹果边道。
不远处,贾丕红的哥哥贾丕福正利落地搬运果筐。“果商要苹果要得急,我家土豆收完了,赶紧来搭把手。今天还得加把劲,尽量帮他下完。”贾丕福说。
作为果园主人,贾丕红更是格外忙碌,既要查看采摘进度,又要与果商沟通装车时间。他告诉记者,自家有20亩果园,其中7亩是挂果园,今年套袋8万个左右,预计产量可达4万斤。
同样迎来丰收的,还有金丁镇谢湾村果农刘彦忠。2011年种植的700棵苹果树如今硕果累累,清甜果香随风飘散。果园里,他请来的“帮手们”围坐成圈,分拣、装箱一气呵成,欢声笑语与果箱堆叠声交织成丰收交响曲。
永宁镇的万亩苹果园里,亦是一派红火景象——红彤彤的富士苹果泛着鲜亮光泽,清甜果香在山间弥漫。果农们穿梭林间查看果实、筹备采摘,游客们驻足树下体验亲手摘果的乐趣,一幅“果丰、民富、景美”的丰收图景,在山野间徐徐铺展… …
销售旺 收入稳
丰收季带来销售旺,销售旺带来收入稳。
翻看刘彦忠的“收入账”,年年都有好收成。2024年苹果一项就收入43万元,2022年、2023年也分别收入42万元、26万元。
今年,政府帮刘彦忠联系到广东客商,每斤苹果收购价4.2元。“昨天已经拿走500箱,后面还有1000箱,大概能卖19万元。剩余约5万斤下果,一斤大概可以卖2元,算下来总共能卖29万元左右。”刘彦忠对这笔这收入非常满意。
稳定的收入让刘彦忠干劲十足,他说:“明年要安装防雹网,再去富县、洛川学习先进技术,把果园管理得更好。”
苹果产业不仅让刘彦忠增收致富,也成了永宁镇麻湾村村民杨明星的“摇钱树”。
今年,杨明星的10余亩苹果早已被预订一空。“好果每斤4.35元,75#规格以下每斤2.15元,光苹果就收入十二三万元。”他高兴地算起收益。
从2009年开始种植苹果,杨明星的“果业路”越走越宽。最初年纯利只有几万元,后来在镇村帮助下,引进良种、提升技术、拓宽销路,如今年收入稳定在十几万元。靠着苹果产业,他已经攒下近百万元。他感慨道:“苹果就是我的‘摇钱树’。”
对此,果农贾丕红也十分认同。“现在苹果都订出去了,每斤4元,预计能收入十四五万元。”虽然连日忙碌,但丰厚的回报让他倍感欣慰。
产业强 道路宽
经过多年培育,苹果产业已成为志丹县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
旦八镇墩湾村形成了从种植、管护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在贾丕红等致富带头人推动下,全村苹果种植面积达800多亩,去年总产值达到400万元,成为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金丁镇以3.04万亩果园为基础,推动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带动2200户、7500余名果农增收。通过拓宽销路,今年苹果销售产值已达4500万元。
永宁镇探索出“大户带小户、集体带个体、联合社带全镇”的营销思路,推行“统一对接市场、统一组织销售、统一质量管控、自主经营管理、独立核算分配”模式,通过“镇村统揽全链条、村级统管建网格、代办统销溢价格”三级联动,让果农抱团闯市场。
“通过分级分选,今年商品果价格稳定在每斤3.9元到4.8 元,较往年提高了3到5毛钱,极大鼓舞了果农的务果积极性。”永宁镇党委委员、副镇长王二龙说,“未来,将继续完善产业链条,让‘永宁红’走出陕北,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让更多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随着产业不断升级,这颗小小的红苹果,不仅串起了果农的幸福生活,更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志丹县果业管理局副局长潘怀忠说:“硕果累累的景象,充分印证了我们将苹果产业作为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正确性。今后将持续夯实产业基础、提升果品品质、拓宽销售渠道,让果农钱包越来越鼓,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筑牢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