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4日
传奇、历史与家族:中国叙事传统的当代延展
——评长篇小说《麻线岭》
  侯业智
  《麻线岭》是延安作家窦可军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2022年6月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麻线岭》以传统叙事手法叙述了清朝末年麻线岭所发生的一段鲜活动人的历史故事。作者非常熟悉中国传统叙事手法,不但以章回体形式和第三人称视角组织小说叙事,更将传统说书人的叙述方式移植到小说叙事的起承转合之中,使小说叙事节奏张弛有度,行云流水,可读性非常强。
  一、孤胆英雄、儿女情长与传奇叙事
  中国传统叙事中的“传奇”往往以情节新奇、故事多变为主要特色。传奇之所以“奇”,既在情节上多虚构而“奇”,更在人物的“理想化”上而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均叙述了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塑造出了一个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麻线岭》继承了传奇叙事传统,从情节叙事和人物塑造上呈现出一幅传奇式的叙事图景。
  《麻线岭》像传统侠义小说一样,以“孝”作为传奇叙事的起点。作品塑造的张川海不但面容俊朗、身材伟岸、身怀绝技,更有众多优良的英雄品格。首先,作品以“孝”为起点,叙述了张川海“蹚古道”的传奇经历:为“寻父”而走上古道历险征途,为找回父亲信物而两入“匪窝”。其次,作品通过张川海勇救韩城少女及张川海与盘古山、石坷村、马帮的君子之交,展现了张川海扶危济困、义薄云天的“侠义”本色。最后,作品充分展现出了张川海的儿女情长。张川海妻子离世后既有温柔如水的“贤内助”茉莉操持家务,又有趣味相投的“好兄弟”董诗龙相伴左右。正是儿女情长的加入,使张川海的古道历险变成了一场风景旖旎、伉俪相伴的浪漫之旅,也难怪张川海与董诗龙同驾齐赴盘古山时,董诗龙的“体香如兰”会让他难以自持。
  无论是孤胆英雄塑造,或是儿女情长书写,《麻线岭》延续着中国传奇叙事传统,叙写出了一曲潜埋于历史尘烟中黄龙儿女的英雄传奇。
   二、时代洪流、历史传说与历史叙事
  《麻线岭》的历史叙事受到中国传统叙事中的“史传”传统的影响,特别注重在历史宏大背景下展开叙事,从而使麻线岭上的一个个孤立的事件具有了历史意义。作品将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放置在清朝末年这样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通过盘古山“土匪”将麻线岭一系列民间抗争勾连了起来:由土匪引出“捻军”的抗争史,由营救董诗龙勾连出黄龙的民间抗争史,由土匪成员出走引出了义和团及同盟会的革命,而由石坷村大捷后各主要人物出走引出了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等现代革命。
  这样,麻线岭的一系列民间抗争尽管在现代革命历程中发挥出的作用微乎其微,但现代革命种子已经进入了这个世外桃源,引发了虽小但意义深远的反响。当这样一个边缘之地都萌发出反抗的星星之火,那么封建王朝覆灭之时也将不远矣!因此,麻线岭上的民间抗争不但是中国反抗封建王朝的一个缩影,更是中国封建王朝覆灭的前兆。
  小说不但在时间横截面上将叙事与时代紧密连接,更在时间纵深度上将叙事与历史有效衔接。小说在叙事间隙通过具体的地理空间(如盘古山、情人谷、马武山)和独特的文化仪式(如猎鼓)将历史向前延展,将盘古、黄帝等创世神话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传说引入叙事,丰富了小说的历史与文化厚度。
  三、世外桃源、乡村伦理与家族叙事
  中国传统的家族叙事在当代文学的历史书写中多有承继,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涌现出的《白鹿原》《最后一个匈奴》《丰乳肥臀》《故乡天下黄花》《尘埃落定》等一批家族小说可以说是延展了中国家族叙事传统,这些作品将家族兴衰放置在历史浪潮洗礼中去关照人、社会、文化的嬗变,进而展开深邃的历史思考和丰富的文化想象。《麻线岭》显然也可以纳入家族小说范畴来审视。
  这部作品书写了石坷村董家在时代变革中的历史变迁。作品开始便塑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石坷村:外面风雨飘摇,但石坷村却独处秀美的大山深处,过着安然自得、井然有序的乡间生活;石坷村内部更是祥和安乐:村长董振兴开明大度,不但将田地均分,实现了村民耕者有其田的理想,更通过家风、家规、家法将村庄治理得井井有条,全村长幼有序,邻里和睦,其乐融融。但董振兴不是白嘉轩式不通情理的村长,在处理违背乡村伦理秩序的事情时也不拘泥于乡间伦理陈规,尤其在处理董家驹和黑萩灵私情时网开一面,展现出浓厚的人情味。
  但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家族在时代洪流冲击下也不得不上演落寞的历史悲剧。黑萩灵事件爆发后动用家法和董诗龙事发后清军围村之后,这个世外桃源失去了宁静,也开启了其必然没落的历程。董振兴负伤后,原来自己满意的接班人董家梁潜逃深山不能接任,董燚龙则到韩城开饭馆而谢绝接任,不得不将村长位置交给董家宝接任。随着董振兴的离世、石坷村一大批人员的出走,这个世外桃源式的家族也宣告落幕。
  总之,《麻线岭》力图将传奇、历史、家族有效衔接,呈现中国传统叙事中的传奇、历史、家族等丰富的叙事类型,具备宏阔的历史视野。应该说,这部作品继承了中国叙事传统,并将这一传统进行了一定的创造性转化,是一部可读性非常强的小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