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9日
弘扬延安精神 做好社区服务工作
乔栋才
  新时代新征程,弘扬延安精神对做好社区服务工作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为全面落实《中共延安市委关于进一步弘扬延安精神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实施意见》,延川县各社区将弘扬延安精神融入社区工作,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服务根基
  各社区注重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将弘扬延安精神与强化党组织建设紧密结合。一是健全组织体系,优化网格化管理。社区按照四级网格化组织体系形成了“中心党委—社区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一张党建服务网,探索推行出“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共商共议模式。社区干部和物业公司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收集小区存在问题及整改建议,制定问题清单、资源清单,集中解决社区居民急难愁盼问题。二是发挥党员示范,创新治理模式。北新街社区支持在职干部职工党员到社区报到,持续开展平安建设、健康义诊、安全排查、矛盾调处、政策宣讲等服务,形成了“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工作机制,并组建由社区牵头、党员构成的组建物业服务代办点,探索“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业主委员会”治理模式。三是强化宣传引导,做实社区服务。社区充分利用延川县延安精神研究会、党校、学校等平台和资源,强化社区工作者对学习和弘扬延安精神的宣传教育。创新工作形式,引导居民以实际行动践行延安精神;组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居民在轻松的氛围中感悟延安精神;举办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活动,让居民在活跃的氛围中感悟延安精神;利用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让居民在愉快的氛围中感悟延安精神。
  二、聚焦群众需求,提供精准服务
  坚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各社区服务工作始终着眼于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力求服务精准化、精细化。一是精准对接需求。通过常态化“党群家访”“线上+线下”双渠道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民意。东峰社区开展常态化党群家访,在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将“民声”化为“清单”,梳理出了环境卫生、公共设施、服务管理、安全保障、文明倡导、活动开展等5大类共性问题清单25项;建立并不断完善小区业主“一户一档”信息库,做好辖区居民自治同网格服务管理有效衔接;设立小区红色驿站,通过限时免费开放红色影院、羽毛球馆等服务,实现小区资源共建、共治、共享。二是健全各方联动机制。东峰社区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下的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共治机制;建立小区“线上+线下”24小时服务响应机制;成立红色助学、治安巡逻、健康义诊等6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健康、教育、养老等微服务;积极开展“五星楼栋”评比活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小区治理,初步形成了“小区是我家,大家共守护”的良好氛围。三是提高流动居民的认同感。各社区积极完善社区流动居民登记制度,厘清流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参与社区治理的详细内容框架,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充分发挥好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作用,实现流动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激发流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依托社区内建立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基层人民团体加强宣传引导,着力提高流动居民的自身素质和治理能力,促进了流动居民理性、有序参与社区治理。
  三、利用红色资源,创新治理载体
  注重挖掘和运用本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特别是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赋能社区治理。一是发挥“红色文化”的媒介作用。北新街社区打造红色志愿队,讲延安、延川等红色故事,学红色文化;筹建延安精神文化墙,设立红色党员先锋岗,开展便民服务92次。东峰社区设立小区红色驿站,充分利用“红色议事厅”调解小区邻里矛盾。同时,邀请党校专家教授组建“红色讲习团”,搭建“红色党课讲习所”,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讲好延川故事有机融入社区红色文化建设中。二是以红色情感为纽带构建社区生活共同体。积极探索构建治理区校情感共同体,区校内外联动、多措并举共筑爱心家园,营造信任互惠、美好互助的良好氛围,增强居民幸福感,提升治理效能;依托党校资源开展各类兴趣班、精品课堂交流和互学互鉴等活动,为社区居民创造更多交流互动平台和机会,丰富居民业余生活,增强社区治理主体的情感认同、责任意识与社区归属感;探索构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依托党校资源引驻省级中西医结合医院,打通社区老人就医“最后一米”;针对青少年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引进心理咨询中心呵护青少年心灵健康成长。三是以红色文化引领社区治理新合力。将红色文化基因与新时代“枫桥经验”相结合,将居民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南关社区深入挖掘、推荐宣传诸如好婆婆、好媳妇、好家风家训等身边先进典型,依托道德讲堂、思源故事会等讲堂,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带动社区居民,让居民自豪起来。此外,延川县各个社区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结合志愿服务日、学雷锋等节日,组织社区党员干部、物业公司和志愿者们,通过“ 一对一”或“多对一”的互助模式,对不同需求的居民提供义诊理发、暖心调解、热心跑腿等个性化、多样化的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单位:延川县延安精神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