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21日
贺军龙:
以不屈之心,暖一镇之人
记者 孙艳艳
    ● 贺军龙在维修家电    记者 孙艳艳 摄
  “军龙是个好人!”“那娃心地特别善良!”
  在黄陵县隆坊镇隆坊街社区,提到贺军龙,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38岁的贺军龙,虽被先天性肢体残疾束缚了身体的力量,却凭借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在命运的荆棘中挺起不屈的脊梁,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自强之路。他点燃了无数人对生活的希望,被评为陕西“自强励志好人”。
  不向命运低头
  贺军龙的人生,从一开始就布满了荆棘。先天性的肢体残疾,让他早早失去了像正常人一样从事体力劳动的能力。命运的重击,没有让他屈服,反而在他心中种下了一颗坚韧的种子。他立志绝不能向命运低头,身残志坚的信念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
  在家人的帮助下,贺军龙把家电维修作为将来自己的谋生方向。2003年9月,17岁的他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改变命运的决心,踏入了西安市华夏技术学院的大门,学习家电电子产品维修。700多个与焊枪为伴的夜晚,他反复钻研每一个电路原理、每一种维修技巧。别人右手持焊枪,左手送焊丝,而他只能用手肘固定电路板,至今手臂上还留着硬币大小的烫伤疤痕。
  两年的历练,是贺军龙破茧前的默默蓄力。2005年7月10日,他成功拿到了等级证和毕业证书,这是他努力的见证,也是他迈向新生活的通行证。
  在学校的推荐下,贺军龙进入西安海尔售后维修服务部工作。8年时间里,他每年保持4000台左右的维修量,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合理的维修价格、精湛的维修技术,多次受到客户的好评,也受到新闻媒体的采访报道。
  “ 3分钟诊断”的传奇
  2012年,贺军龙带着8年积攒的1000元回到家乡,并在亲戚朋友的祝福声中,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为了更好地经营起自己的小家,他开启了自主创业的征程。
  1000元的启动资金,让开在隆坊镇街头的家电维修部略显简陋,进门的第一位顾客迟疑地打量贺军龙的左手,他却仅用3分钟就利落地拆开电视,精准找出问题:“显像管老化,换这个型号能省30块钱。”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让对方的眼神从质疑变成了信任。从此,这个事情在隆坊街口口相传,渐渐演化成“3分钟诊断”的传奇。
  隆坊街张奶奶回忆道,去年腊月家里电暖器罢工,贺军龙冒雪上门维修。见贺军龙左手挂霜似的冻得通红,老人心疼地递上热茶,他却先掏出检测仪:“控温模块坏了,换个新的得80块钱,我给您修电路板,20块钱就行。”修完还帮忙清理了积满灰尘的散热片。贺军龙凭借着精湛的技术和真诚的服务,收获了事业的成功和街坊邻里的尊重与认可。
  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北街口李婶家的电饭煲、王叔家的热水器……(义务维修);
  东街口老赵家电视维修(成本价);
  …………
  在贺军龙的维修日志里,还夹着一张特殊的清单。泛黄的纸张上,被圆珠笔划掉的免单记录比保留的还多。
  一天,下着小雨,一位孤寡老人用小推车推着电视机来到贺军龙的维修部,老人浑身湿透的模样,深深刺痛了贺军龙的心。在交谈中得知,老人的老伴和儿子都已离世,女儿常年在外打工,孤独的他只有这台电视相伴,他当天紧急维修,及时帮助老人把电视机修好。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借了邻居的三轮车,将电视送到老人家中,细心地放好并调好电视,还免去了修理的一切费用。从那以后,老人时常带着自家种的白菜来到店里,逢人便夸贺军龙是好人。
  贺军龙的善良和热心,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周围人的心田,也驱使着他帮助越来越多需要帮助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贺军龙的善良和热心在邻里间口口相传。当有慕名而来的残疾人寻求他的帮助和建议时,他也毫不吝惜,一边给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一边力所能及地将自己的技术传授给他们。
  2021年助残日,贺军龙带着温暖走进了黄陵县残疾人养老中心,讲述着自己勇敢追求幸福的经历,他的话语,如同火焰,点燃在座的每一个人心中的希望,给予他们极大的鼓舞和勇气,他也因此被评为黄陵县“自强不息模范者”。
  “电流总要找到通路,就像生命终将突破桎梏。”这是贺军龙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不甘命运的为难,为自己创造出美好的生活,也为身边人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他表示,在未来的日子里,还将继续自强不息,以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更多人追求美好生活,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