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22日
寒夜救援 父子归乡
  本报讯(通讯员 李国华 记者 王静)11月15日凌晨,延安救助管理站值班室的电话突然响起,打破了寒夜的寂静。电话那头,延大附院心脑血管医院的工作人员声音焦急:“大厅里有个聋哑人,带着2个小孩蜷缩在角落,问不出家在哪里,你们快来看看吧。”
  接到求助后,救助站第一时间联动医院:一边协调医院工作人员为3人提供临时安置与基础照料,一边启动快速接收流程。当3人被送至救助站时,工作人员通过过往帮扶记录与特征辨认,迅速确认男子为志丹籍聋哑人刘登亮——他因家庭变故,经常带着孩子四处流浪,曾多次接受救助站的临时住宿、饮食等帮扶,是救助站的“老熟人”。
  为切实解决刘登亮父子的长期安置问题,救助站决定启动跨区域协作机制,护送3人返回户籍属地志丹县救助管理站。出发前,工作人员为他们准备了热乎的早餐和路上饮用的热水,还给孩子买了零食和益智玩具。护送途中,工作人员全程陪伴在孩子身边,耐心地给其中一个听力和语言表达正常的孩子讲故事、玩小游戏,原本略显拘谨的孩子逐渐放松下来,车厢内不时响起稚嫩的笑声。
  当日上午,护送车辆顺利抵达志丹县救助管理站。两地工作人员仔细交接了刘登亮的帮扶记录、孩子的生活需求等细节,确保后续能为3人提供更精准、更长效的帮扶。
  从寒夜中的紧急救援,到跨区域的暖心护送,再到后续的长效帮扶,延安救助管理站不仅为刘登亮父子驱散了冬日的寒冷,更用行动证明:每一个困境中的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这个冬天,因为这些不期而遇的温暖,变得格外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