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倡导社会扶贫 助力脱贫攻坚
让“红后代”在这里成长飞翔
——大唐延安热电厂红色扶贫小记
延电八焊班组合影(左三上为李哲哲,左三下为汪占洋)
  本报记者 叶四青
  “我的曾祖父生活在战乱年代,他当兵打仗,在枪林弹雨中实现人生价值,我生活在和平年代,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社会作贡献。”9月18日,谈到对人生价值的理解,简单思考一番后,25岁的志丹县旦八镇小伙汪占洋说道。
  汪占洋的曾祖父汪怀旺曾经是西北野战军的一员,1947年解放兰州时牺牲,年仅20多岁。如今,对汪占洋而言,曾祖父带给自己的,不单单是曾经作为“红后代”的那一份荣誉,而且还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这份工作是成为大唐延安热电厂的一名检修焊工。
  汪占洋的父亲和哥哥是延长石油的临时工,母亲赋闲在家,妹妹在上学,家里经济压力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2015年,正在西京学院读大二的汪占洋看到了大唐延安热电厂招聘老红军、老八路、老干部和革命烈士直系后代的公告,在确定自己符合报名条件后,不想再给家人添经济负担的汪占洋打算去应聘,尽早实现经济独立。经过精心准备,2016年3月8日,汪占洋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50名被录用的“红后代”之一,入职大唐延安热电厂。
  和汪占洋希望早当家的愿望一样,23岁的子长栾家坪镇小伙、“红后代”李哲哲也希望能尽早找个好工作。三年前,李哲哲正在高三复读,本想着打算再拼一拼,复读一次考个好学校的他,看到招聘公告后改变了计划,决定备考大唐延安热电厂。
  “父母都是农民,希望我早点有个好工作。”李哲哲说,自己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姐姐打工能自食其力,但母亲患病,妹妹还在上学,家里的主要收入得靠父亲打零工,日子并不宽裕。经过考试,李哲哲也成功入职大唐延安热电厂。
  “像热电厂这样的单位,招聘最看重的肯定先是专业。”大唐延安热电厂人力资源部主任周新元向记者介绍说。2015年8月,大唐集团公司董事长陈进行了解到,延安的老红军、老八路、老革命直系后代就业困难,他决定用延安项目解决50名革命后代的就业问题。
  周新元是招聘“红后代”工作的重要见证者。招聘公告发布后,仅几天报名人数就达3000多人,符合条件1767人,经过严格筛选和考试,50名“红后代”成为大唐延安热电厂的职工。大唐集团公司针对新员工开展了红色培训,分别在延安、井冈山、上海、北京四个城市进行了为期28天的红色教育,让大家重温中国革命历史、回顾党的发展历程,开展重要的理论知识学习、接受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一般只有领导干部才会接受如此全面的红色教育,让新入职的职工接受这样的教育在集团公司也算是一个先例。”周新元深有感触地说道,“要通过红色培训唤醒他们身上的红色基因,挖掘他们身上的红色潜力,培养他们的红色担当,把他们祖辈身上承载的革命故事传播到大唐集团基层员工心里,融入到大唐人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中。”
  “在这上班后,每次回家都能给爸爸妈妈买想要的东西。”汪占洋说,“曾祖父浴血奋战给我们的是荣耀,我们个人更要格外努力,幸福生活还要通过自己去争取。”
  了解到厂里缺焊工,初来乍到的汪占洋、李哲哲和其他6个小伙子主动要求培训焊工技术,经过2个月的培训,大家都取得了焊工证书。他所在的班组被称为大唐集团的明星班组——“延电八焊”。为了让8个零基础的小伙子迅速顺利适应新角色,大唐延安热电厂仅培训费一项就支付30多万元。
  “不能上大学内心肯定有遗憾,但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这个工作来之不易,我会好好珍惜。”周新元说道。
  据了解,50名革命后代中,除12人继续完成大学学业外,38名革命后代全部走上工作岗位。截至目前,2人已经成为预备党员,3人成为班长、1人担任分会主席、1人当选团支部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