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20日
辞暮尔尔,烟火年年

  几天前,一场淡薄的小雪降临了延安,空气变得干净了许多,经受住疫情考验的人们,加紧了筹备新年的脚步。
  一切从归程开始。像候鸟一样,在都市、在闹市打拼了一年之后,是时候,带上行李回家,看看村子看看爹娘。回到那个地图上标注或者不标注的村子,脱掉西装革履,放下职场表情,只以谁家的后生和丫头的身份,喊一喊七大姑八大姨,回归到一种朴实随心、毫无做作的乡情磁场。不回村子呢,也回到自己在城市里的某个小屋,换上居家服,放松心情、放空大脑,从“职场打工人”回归到寻常的家庭成员,夫或妻、子或女,承担家庭的义务,感受家庭的温暖。
  回家就除尘,把房舍彻底清洁。从天花板、墙壁、瓷砖开始,包括沙发背后、床板底下、边角旮旯,扫、擦、拭、拖;塞得鼓囊囊的衣帽柜、书柜、橱柜,该丢的、该修的、该补的,分门别类、耐心拾掇和整理。洗衣机嗡嗡作响,床单、被罩,在太阳曝晒之后,以淡淡的幽香重上工位。告别平日的忙和懒,弯下腰蹲下腿,做一做零碎的家务活,待到上上下下,窗明几净馨香扑鼻,舒服和满足跃然心上。我以为,通过里里外外彻底的清理,表现了中国人厌恶污浊、杜绝藏污纳垢,潜意识中不愿同流合污、灵魂洁净的追求。
  买买买,一年之中最豪横的大采购开始了。天冷冷的,人们穿得严实,戴着口罩。街道上已经挂上了红灯笼,年货摊子摆满了对联、窗花、中国结和兔子门贴,显得特别喜庆。猪肉摊上,前后腿、五花肉、精排骨,摊主忙着舞刀,忙着称量;炒瓜子的小炉子,匀速运转,炝炒的味道四下飘散;嫩白的豆腐热气腾腾,刚出锅的摊黄、油馍馍和枣糕传递出陕北特色;带鱼两条、土鸡两只,菜蔬各样、水果些许……网购更多,进直播间比逛商场更省力、省时间,就是不买吧,听听那些俊男靓女们口若悬河,也是忙活了一天后的消遣和放松。
  中国的年在家里,家的味道在厨房里。父母不必说,自然是“顶级大厨”,只管上各种硬货和硬菜:清炖羊肉,精心地安排上;卤肉和白吉饼一搭配,感觉门口的肉夹馍店不过尔尔;舀上一勺自家炼制的猪油,加入高汤,美美地来一碗云吞小面;高压锅煮上一只老公鸡,喷气阀滋滋喷香,图的就是一个大吉大利;炸丸子、炸鸡柳、炸带鱼、炸油糕,炸出一个红红火火的好兆头;发面揉面,团、捏、剪、压,蒸出小老虎、小兔子,祝孩子们来年虎虎生威、大展宏“兔”!年轻人则要展示新学的厨艺,又是张罗着牛排、比萨,又是出炉的蛋挞、奶油蘑菇汤,人间烟火凡间幸福,大抵如此。
  家的温暖,更在于接纳、包容和勉励。一年过去,挣多挣少,彼此都握紧了继续奋斗的双手;孩子学业如何排名多少,不再计较,不再苛责;“犯傻”“糊涂”和“失利”“遗憾”的事情,能得到宽心和点醒;阳的时候、疼的时候,有良医良药、有暖汤温粥……比起以前,我更想祝愿每一个人身体康健、平平安安!
  比起以前,车流量和人流量都是缩减了的。但是对于新春的渴慕,对于新年的憧憬和盼望,持续暴增。
  你看,街边义写春联的书法家们,口罩遮颜笔走龙蛇,让人们感受到了久违的文化传统,墨写在红纸上就是比彩印的春联,更有中国品质和中国雅趣。河道里,几个滑冰的小娃娃,猛虎下山风驰电掣。
  在中国民俗和中国文化中,年,不仅是一个盛大的节日,也是一个吉祥的仪式。它意味着家族血脉的团聚,它意味着辞旧迎新的祈愿,它体现了中国人古老而智慧的生命观:天道轮回、季节流转、河流解封、植物萌发,大自然和节气的变化,让中国人意识到,很多生命和美好即将重启。由此,年成了中国人的心理和情感皈依,迈过年关则传递了中国人自强不息、乐观坚毅的精神追求。
  鞭炮声零星地响起来了,小烟花在楼下现身了,淡淡的硫磺味道从窗缝里弥漫进来,五彩斑斓的星星点点闪耀了夜空的瞬间。这似乎在传递着一种信号,有一些事物、感觉会消失在历史的河流里,而还有一些事物、精神会历久弥新不断弘扬。
  新年就要到了,祝愿祖国河山锦绣,祝愿大家好运连连!
  (宝塔区第四中学教师 孙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