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23年01月20日
谁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双减”之下,一堂课成功与否,标准是什么?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想,能帮助学生高质量地完成一堂生动有趣的语文阅读,让阅读变“悦读”,给参与课堂的师生带来极大的愉悦感,这才是高质增效的课堂。
  比如在上《将相和》这堂课时,我事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作为铺垫:“假如你是一名生活在战国年代的记者,一天早上,你在街头散步,忽然看到一群人簇拥着一个壮汉,这个壮汉满脸络腮胡,赤裸着上身,背上背着一捆荆棘,大踏步在前边走着。你悄悄地问:这是怎么回事?路人告诉你,你连他都不认识?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将军廉颇呀!就是不知道他咋突然神经了,光着脊背背着荆棘干什么!你是记者,拿着你的记者证快去采访吧!期待你的‘爆炸性’新闻。”
  我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就是本册课本的一篇文章中,谁读了这篇文章,谁就能写出这篇“爆炸性”新闻,赶快寻找答案吧,找到了就动手写,修改好后誊写在作文本上交,下堂课老师要挑出最有趣的通讯报道给大家“独家揭秘”。
  学生按照我的提示,很快就都找到了《将相和》这篇文章,并认真阅读起来,读完后,我简略地给他们讲解了新闻报道的格式。按照我的要求,有的同学将文章改写成了一则消息,有的同学将文章改写成了一篇通讯,读起来既有趣又生动,同时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再比如《周亚夫军细柳》这篇文章。在课堂导入时,我让同学们大胆想象,在汉文帝六年间,你作为皇帝去慰问军队并且实地考察,希望选出一名得力干将担当国之重任。给你推荐三位将军:分别是刘礼、徐厉和周亚夫,你会选择谁?为什么?
  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兴趣,同时也让他们有了参与感,更让学生将关注点引向了文章的主人公周亚夫。
  在课堂中,我巧妙地设计了翻译挑战赛、剧本编写、话剧表演等板块,促使全班同学都参与进来,开动脑筋,让每位同学都成了主角。就连平时上课总是埋头课桌,不敢回答问题的学生,此时也能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尤其是进行话剧表演时,全班50名同学,抽出6名同学当评委,剩余的分成了6个小组进行话剧表演比赛。同学们有了翻译挑战赛和剧本编写的基础,又明确了表演比赛的评分规则,各组在小组长的组织下,提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精心排练,有的小组还创造性的利用纸盒等做成道具,增加了戏份。一堂课,6个小组表演下来,全班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越来越透彻。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让学生更加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这些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在他们的头脑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谁又能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呢?
  质量好才是真的好!“双减”其实也是推动我们尽最大努力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生,办好家门口的学校。
  (黄龙县中心小学教师姬世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