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李越)“我叫师云高,2016年4月份担任李台村党支部书记以来,我们村新建葡萄园200亩,硬化道路2.5公里,39户贫困户实现整体脱贫……2017年,我打算带领村民成立黑山羊养殖合作社发展特色养殖,并进一步完善我们村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这是1月5日在延长县郑庄镇村干部“双述双评”大会上,村党支部书记(主任)做述职报告的一幕。
随着村干部待遇的落实,农村“两委”班子成员逐渐成为了半脱产的公职人员,这对村级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延长县制定了村干部“双述双评”制度,每年开展两次述职,要求全县村支书和主任每年向镇(街道办)党委述职述廉并接受组织评议,全体村干部每年向本村党员、群众代表进行述职述廉并接受民主评议,为他们套上“紧箍咒”。在“双述双评”制度执行过程中,该县从村干部平时考核、年终综合考核、社会评价三个方面入手,按照3:5:2的比例对村干部进行百分制量化考核,把村支书和主任工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级,并与他们的绩效工资直接挂钩,倒逼村干部认真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
“我们把村干部工资分为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其中的40%为绩效工资,工作干得好就能拿到全额甚至奖励的绩效工资,干得不好就只能拿60%绩效,太差的一点绩效也拿不到。”该县组织部副部长张华表示,村干部“双述双评”制度能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为不认真履职的村干部敲响警钟。据了解,对连续两年被评为“不称职”村干部,该县还制定了劝辞和依法罢免制度,严格清楚村级组织当中的“害群之马”。